论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基于消费者视角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中国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第9页 |
二、红色旅游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 第9-10页 |
三、井冈山红色旅游前景广阔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探索意义 | 第10-11页 |
二、实践应用价值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第一节 红色旅游概述 | 第13-18页 |
一、红色旅游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红色旅游资源分类 | 第14-15页 |
三、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四、红色旅游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二、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因素 | 第19-24页 |
三、关于旅游者消费行为过程的研究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江西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2页 |
第一节 井冈山旅游资源现状 | 第25-28页 |
一、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 | 第25-26页 |
二、井冈山绿色旅游资源 | 第26页 |
三、井冈山现有景点景区 | 第26-28页 |
第二节 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一、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加 | 第29页 |
二、发展理念进一步成熟 | 第29页 |
三、旅游设施日趋完善 | 第29页 |
四、旅游产品日益增多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 | 第30页 |
二、旅游产品开发度还不高 | 第30页 |
三、井冈山客源市场不广 | 第30页 |
四、区域旅游合作不够 | 第30页 |
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井冈山红色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32-42页 |
第一节 井冈山红色旅游者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 | 第32-39页 |
一、井冈山红色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 第32-34页 |
二、井冈山红色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 第34-35页 |
三、井冈山红色旅游者的消费决策过程分析 | 第35-38页 |
四、井冈山红色旅游者旅游感知的总体评价分析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井冈山红色旅游者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的结论 | 第39-42页 |
一、井冈山红色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型 | 第39-41页 |
二、井冈山红色旅游者消费行为规律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策略 | 第42-50页 |
第一节 实施品牌形象战略 | 第42-44页 |
一、挖掘井冈山革命摇篮的文化内涵 | 第43页 |
二、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功能 | 第43页 |
三、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文化内涵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实施市场细分营销战略 | 第44-45页 |
一、依据地理变量细分市场 | 第44页 |
二、依据人口变量中的旅游者年龄细分市场 | 第44-45页 |
三、依据旅游者心理变量中的社会阶层细分市场 | 第45页 |
四、依据旅游者行为变量的购买方式细分市场 | 第45页 |
第三节 实施旅游者满意度战略 | 第45-47页 |
一、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线路 | 第46页 |
二、加快促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 第46-47页 |
三、开发具有井冈山特色的旅游商品 | 第47页 |
四、规范井冈山旅游区的管理 | 第47页 |
第四节 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方式 | 第47-50页 |
一、将井冈山宣传推介上升为国家层面 | 第47-48页 |
二、加强对井冈山旅游新形象的推介 | 第48页 |
三、加强与全国红色旅游景点之间的协作 | 第48页 |
四、加强与文化产业部门的合作交流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旅游消费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研究问卷 | 第56-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