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刑事拘传制度概述 | 第10-19页 |
1.1 拘传的概念与特征 | 第10-12页 |
1.1.1 拘传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拘传的特征 | 第11-12页 |
1.2 拘传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2-14页 |
1.2.1 刑事拘传与刑事传唤 | 第12-13页 |
1.2.2 刑事拘传与留置 | 第13-14页 |
1.2.3 刑诉拘传与民诉拘传 | 第14页 |
1.3 刑事拘传制度的理论基础、功能及原则 | 第14-19页 |
1.3.1 刑事拘传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3.2 刑事拘传制度的功能 | 第16页 |
1.3.3 刑事拘传制度的原则 | 第16-19页 |
第2章 刑事拘传制度的历史沿革及比较法考察 | 第19-25页 |
2.1 刑事拘传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9-22页 |
2.1.1 外国刑事拘传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9-20页 |
2.1.2 中国刑事拘传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20-22页 |
2.2 刑事拘传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 第22-25页 |
2.2.1 拘传的决定主体与适用对象 | 第22页 |
2.2.2 拘传的适用条件 | 第22-23页 |
2.2.3 拘传的时间 | 第23页 |
2.2.4 拘传的令状 | 第23-24页 |
2.2.5 被拘传人的权利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刑事拘传制度的现状及其成因 | 第25-33页 |
3.1 我国刑事拘传制度的现状 | 第25-28页 |
3.1.1 拘传的发动 | 第25页 |
3.1.2 拘传的方式 | 第25-26页 |
3.1.3 拘传的时间与地点 | 第26-27页 |
3.1.4 协助拘传 | 第27页 |
3.1.5 拘传后的处理 | 第27-28页 |
3.2 我国刑事拘传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2.1 拘传的使用现状 | 第28页 |
3.2.2 拘传、传唤不分 | 第28-29页 |
3.2.3 继续盘问取代拘传 | 第29-30页 |
3.2.4 拘传范围狭窄 | 第30页 |
3.2.5 错误拘传的救济缺失 | 第30页 |
3.3 我国刑事拘传制度所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3.3.1 拘传程序缺乏可操作性 | 第30-31页 |
3.3.2 对刑事拘传的执行存在随意化,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3.3.3 行政干预严重,司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影响了拘传的执行 | 第32-33页 |
第4章 我国刑事拘传制度的完善 | 第33-45页 |
4.1 完善我国刑事拘传制度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4.1.1 公民人权和宪法权利保障的要求 | 第33页 |
4.1.2 司法民主化的要求 | 第33-34页 |
4.1.3 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 | 第34页 |
4.2 完善我国刑事拘传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4-45页 |
4.2.1 扩大拘传对象,明确拘传地点 | 第34-36页 |
4.2.2 延长拘传时限,确定拘传间隔 | 第36-38页 |
4.2.3 实行司法令状主义,完善法律监督 | 第38-40页 |
4.2.4 确立径行拘传的条件,引入无证拘传 | 第40页 |
4.2.5 完善协助拘传,设立委托拘传 | 第40-42页 |
4.2.6 强化法制理念,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 第42-43页 |
4.2.7 确立对错误拘传的救济制度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