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插图索引 | 第14-17页 |
附表索引 | 第17-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46页 |
1.1 前言 | 第19-20页 |
1.2 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概述 | 第20-39页 |
1.2.1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0-21页 |
1.2.2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21页 |
1.2.3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分类 | 第21页 |
1.2.4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成阶现象 | 第21-24页 |
1.2.5 GICs 微结构的表征 | 第24-30页 |
1.2.6 插层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 第30-36页 |
1.2.7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性能与用途 | 第36-39页 |
1.3 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概述 | 第39-44页 |
1.3.1 吸波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机理 | 第40-42页 |
1.3.2 新型微波吸收剂研究进展 | 第42-43页 |
1.3.3 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电磁波屏蔽与吸收特性 | 第43-44页 |
1.4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4-46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44-45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5-46页 |
第2章 试样的制备、结构表征及相关物性测定方法 | 第46-54页 |
2.1 原料与试剂 | 第46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6-47页 |
2.2.1 玻璃管反应器 | 第46页 |
2.2.2 手套操作箱 | 第46页 |
2.2.3 恒温反应炉 | 第46页 |
2.2.4 氢气还原装置 | 第46-47页 |
2.3 FeCl_3-NiCl_2-GICs 的制备工艺 | 第47-48页 |
2.4 FeCl_3-NiCl_2-GICs 的氢气还原工艺 | 第48-49页 |
2.4.1 流动性氢气中 FeCl_3-NiCl_2-GICs 的还原 | 第48页 |
2.4.2 恒定氢气压力下 FeCl_3-NiCl_2-GICs 的还原 | 第48-49页 |
2.5 组成、结构与性能分析方法 | 第49-54页 |
2.5.1 扫描电子显微形貌观察 | 第49页 |
2.5.2 X 射线能谱元素分析 | 第49-50页 |
2.5.3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0页 |
2.5.4 FeCl_3-NiCl_2-GICs 微结构及选区衍射分析 | 第50-52页 |
2.5.5 拉曼光谱分析 | 第52页 |
2.5.6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2页 |
2.5.7 粉末电阻率的测定 | 第52-53页 |
2.5.8 磁滞回线的测定 | 第53页 |
2.5.9 电磁参数的测定 | 第53页 |
2.5.10 理论频率衰减曲线的计算 | 第53-54页 |
第3章 熔盐法合成三元 GICs 的新工艺及设备改进 | 第54-75页 |
3.1 定量空气中各工艺因素对 FeCl_3-NiCl_2-GICs 阶结构的影响 | 第54-63页 |
3.1.1 石墨粒度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 第54-56页 |
3.1.2 反应温度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 第56-57页 |
3.1.3 反应时间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 第57-59页 |
3.1.4 石墨与氯化物的摩尔比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 第59-60页 |
3.1.5 FeCl_3与 NiCl_2摩尔比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 第60-62页 |
3.1.6 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 第62-63页 |
3.2 小批量制备 FeCl_3-NiCl_2-GICs 的反应器设计 | 第63-73页 |
3.2.1 反应容器的设计 | 第64-67页 |
3.2.2 FeCl_3-NiCl_2-GICs 的小批量制备 | 第67-68页 |
3.2.3 小批量合成 FeCl_3-NiCl_2-GICs 的元素组成 | 第68-71页 |
3.2.4 压力对产物阶结构的影响 | 第71-73页 |
3.3 小结 | 第73-75页 |
第4章 FeCl_3-NiCl_2-GICs 的三元化评价及微结构调控 | 第75-93页 |
4.1 FeCl_3-NiCl_2-GIC 的三元化评价及一阶结构调控 | 第75-83页 |
4.1.1 评价标准的制定 | 第75-77页 |
4.1.2 一阶 FeCl_3-NiCl_2-GIC 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77页 |
4.1.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77-80页 |
4.1.4 FeCl_3-NiCl_2-GICs 合成工艺的优化及各因素影响分析 | 第80-83页 |
4.2 二阶 FeCl_3-NiCl_2-GIC 的微结构调控 | 第83页 |
4.3 三阶及高阶 FeCl_3-NiCl_2-GIC s 的制备 | 第83-85页 |
4.4 三元 FeCl_3-NiCl_2-GICs 的表征 | 第85-91页 |
4.4.1 XRD 分析 | 第85-86页 |
4.4.2 SEM 表面形貌观察及元素分析 | 第86-88页 |
4.4.3 FeCl_3-NiCl_2-GICs 微结构的 Raman 光谱分析 | 第88-90页 |
4.4.4 FeCl_3-NiCl_2-GICs 的 HRTEM 分析 | 第90-91页 |
4.5 结论 | 第91-93页 |
第5章 FeCl_3-NiCl_2-GICs 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93-110页 |
5.1 三元 FeCl_3-NiCl_2-GICs 的导电性能 | 第93-96页 |
5.1.1 粒度对 FeCl_3-NiCl_2-GICs 粉末电阻率的影响 | 第94-95页 |
5.1.2 阶结构对 FeCl_3-NiCl_2-GICs 粉末电阻率的影响 | 第95-96页 |
5.2 三元 FeCl_3-NiCl_2-GICs 的磁滞回线 | 第96-97页 |
5.3 三元 FeCl_3-NiCl_2-GICs 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97-106页 |
5.3.1 FeCl_3-NiCl_2-GICs 与石蜡配比对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97-100页 |
5.3.2 粒径不同的 FeCl_3-NiCl_2-GICs 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00-102页 |
5.3.3 不同阶结构的 FeCl_3-NiCl_2-GICs 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02-106页 |
5.4 FeCl_3-CoCl_2-GICs 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06-108页 |
5.4.1 纯阶 FeCl_3-CoCl_2-GICs 的制备 | 第106-107页 |
5.4.2 FeCl_3-CoCl_2-GICs 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07-108页 |
5.5 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6章 三元 FeCl_3-NiCl_2-GICs 的插层过程及机理 | 第110-135页 |
6.1 插入物的演化及在宿主表面(边缘)的吸附 | 第110-115页 |
6.1.1 反应时间不同的 FeCl_3-NiCl_2-GICs 的表面形貌及成分 | 第111-114页 |
6.1.2 插入物的演化及其在宿主表面(边缘)的吸附 | 第114-115页 |
6.2 阶结构的形成与转化 | 第115-128页 |
6.2.1 不同反应时间的 FeCl_3-NiCl_2-GICs 的 XRD 分析 | 第116-119页 |
6.2.2 FeCl_3-NiCl_2-GICs 形成过程的 Raman 光谱分析 | 第119-120页 |
6.2.3 阶结构由二元 GICs 向三元 GICs 的转变 | 第120-127页 |
6.2.4 三元 FeCl_3-NiCl_2-GICs 阶结构的形成与三元化转变 | 第127-128页 |
6.3 FeCl_3及 NiCl_2在石墨层间的扩散 | 第128-131页 |
6.3.1 三元 FeCl_3-NiCl_2-GIC 中 FeCl_3的扩散 | 第129页 |
6.3.2 三元 FeCl_3-NiCl_2-GIC 中 NiCl_2的扩散 | 第129-131页 |
6.4 氯气分压对三元 FeCl_3-NiCl_2-GICs 插层过程的影响 | 第131页 |
6.5 三元 FeCl_3-NiCl_2-GICs 的插层过程 | 第131-133页 |
6.6 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7章 FeCl_3-NiCl_2-GICs 的还原工艺及微波吸收性能 | 第135-169页 |
7.1 还原剂种类对 FeCl_3-NiCl_2-GICs 还原效果的影响 | 第135-140页 |
7.1.1 还原剂种类对还原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 | 第136-138页 |
7.1.2 还原剂种类对还原产物形貌及元素组成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7.2 FeCl_3-NiCl_2-GICs 的氢气还原工艺研究 | 第140-149页 |
7.2.1 还原温度对产物结构和元素组成的影响 | 第140-144页 |
7.2.2 还原时间对还原效果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7.2.3 原料粒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 | 第145-146页 |
7.2.4 空气对氢气还原效果的影响 | 第146-149页 |
7.3 空间位阻效应及过渡金属氯化物-GICs 的 H2还原过程分析 | 第149-153页 |
7.3.1 FeCl_3-CoCl_2-GICs 的 H2还原 | 第149页 |
7.3.2 空间位阻效应 | 第149-152页 |
7.3.3 过渡金属氯化物-GICs 的 H2还原过程分析 | 第152-153页 |
7.4 还原产物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53-160页 |
7.4.1 FeNi/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磁滞回线 | 第154-156页 |
7.4.2 FeNi/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56-160页 |
7.5 不同过渡金属/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 第160-167页 |
7.5.1 FexCo10-x/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60-162页 |
7.5.2 FexCo10-x/C 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62-166页 |
7.5.3 FeCo/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 | 第166-167页 |
7.6 小结 | 第167-169页 |
结论 | 第169-171页 |
创新点 | 第171-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5页 |
致谢 | 第185-186页 |
附录 A | 第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