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18页 |
ABSTRACT | 第18-23页 |
符号说明 | 第24-2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6-58页 |
1.1 燃油 | 第26-32页 |
1.1.1 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危害 | 第26-27页 |
1.1.2 燃油中含硫合化物的种类 | 第27-29页 |
1.1.3 燃油含硫量标准 | 第29-32页 |
1.2 燃油深度脱硫技术 | 第32-48页 |
1.2.1 加氢脱硫 | 第32-34页 |
1.2.2 非加氢脱硫 | 第34-48页 |
1.3 杂多化合物简介 | 第48-55页 |
1.3.1 杂多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特点 | 第48-51页 |
1.3.2 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51页 |
1.3.3 杂多化合物的催化特性 | 第51-54页 |
1.3.4 杂多化合物的催化反应 | 第54-55页 |
1.4 选题意义、创新性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55-58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55-56页 |
1.4.2 课题的创新性 | 第56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56-58页 |
第二章 杂多酸铯盐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58-86页 |
2.1 引言 | 第58-5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9-66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59-60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62页 |
2.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2-63页 |
2.2.4 模拟油品氧化脱硫实验 | 第63-65页 |
2.2.5 催化剂的再生实验 | 第65页 |
2.2.6 柴油氧化脱硫实验 | 第65-6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6-84页 |
2.3.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6-69页 |
2.3.2 杂多酸铯盐催化模拟油品氧化脱硫 | 第69-75页 |
2.3.3 负载型磷钨酸铯盐催化模拟油品氧化脱硫 | 第75-81页 |
2.3.4 碳纳米管负载磷钨酸铯盐的再生利用 | 第81-83页 |
2.3.5 柴油氧化脱硫研究 | 第83-8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三章 杂多酸柱撑类水滑石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86-111页 |
3.1 引言 | 第86-8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7-9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87-88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8-89页 |
3.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89-90页 |
3.2.4 模拟油品氧化脱硫实验 | 第90页 |
3.2.5 催化剂的再生实验 | 第90-91页 |
3.2.6 柴油氧化脱硫实验 | 第9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9页 |
3.3.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91-96页 |
3.3.2 杂多酸柱撑二元类水滑石催化模拟油品氧化脱硫 | 第96-102页 |
3.3.3 杂多酸柱撑三元类水滑石催化模拟油品氧化脱硫 | 第102-108页 |
3.3.4 NiAl-PMo的再生利用 | 第108页 |
3.3.5 柴油氧化脱硫研究 | 第108-10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四章 有机-无机型杂多酸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111-126页 |
4.1 引言 | 第111-11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12-114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112-113页 |
4.2.2 有机-无机型杂多酸的制备 | 第113页 |
4.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13页 |
4.2.4 模拟油品氧化脱硫实验 | 第113-114页 |
4.2.5 催化剂的再生实验 | 第114页 |
4.2.6 柴油氧化脱硫实验 | 第11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4-124页 |
4.3.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14-116页 |
4.3.2 有机-无机型杂多酸催化模拟油品氧化脱硫 | 第116-122页 |
4.3.3 [π-C_5H_5NC_(16)H_(33)]_3PW_4O_(16)的重复利用 | 第122-123页 |
4.3.4 柴油氧化脱硫研究 | 第123-12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五章 氨基改性MCM-41分子筛固载杂多酸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126-144页 |
5.1 引言 | 第126-12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27-130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127-128页 |
5.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8-129页 |
5.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29页 |
5.2.4 模拟油品催化氧化脱硫实验 | 第129-130页 |
5.2.5 催化剂再生实验 | 第130页 |
5.2.6 柴油氧化脱硫实验 | 第13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0-143页 |
5.3.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30-134页 |
5.3.2 MCM41-NH-PW催化模拟油品氧化脱硫 | 第134-140页 |
5.3.3 EDTA-2Na对抑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5.3.4 MCM41-NH-PW的再生利用 | 第141页 |
5.3.5 真实油品催化氧化脱硫效果 | 第141-1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六章 氧化脱硫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 第144-157页 |
6.1 DBT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44-153页 |
6.1.1 研究DBT氧化脱硫反应级数 | 第144-149页 |
6.1.2 确定DBT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 | 第149-153页 |
6.2 氧化脱硫反应机理研究 | 第153-15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56-15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57-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9页 |
致谢 | 第179-180页 |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180-181页 |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81-20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