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7-39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聚烯烃催化剂的发展概况 | 第8-12页 |
1.2.1 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催化体系 | 第8-9页 |
1.2.2 茂金属催化体系 | 第9-10页 |
1.2.3 茂后金属催化体系 | 第10-12页 |
1.3 “茂后”烯烃聚合催化体系 | 第12-28页 |
1.3.1 [O,O]类配体钛、锆配合物 | 第12页 |
1.3.2 [N,O]类配体钛、锆配合物 | 第12-16页 |
1.3.3 [N,N]类配体钛、锆配合物 | 第16-17页 |
1.3.4 含三齿配体杂原子配位的钛系均相催化剂 | 第17-28页 |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8-30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30-39页 |
第二章 实验准备 | 第39-45页 |
2.1 试剂的纯化与原料的制备 | 第39-41页 |
2.1.1 常规试剂 | 第39-40页 |
2.1.2 无水金属卤化物及金属配合物的制备 | 第40-41页 |
2.2 分析与测试 | 第41-43页 |
2.2.1 C、H、N 元素分析 | 第41页 |
2.2.2 NMR 的测定 | 第41页 |
2.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41页 |
2.2.4 高温13C-NMR 测定 | 第41-42页 |
2.2.5 DSC 分析 | 第42页 |
2.2.6 GPC 的测定 | 第42-43页 |
2.3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一锅法合成三齿[O-NN-]钛系配合物及其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 第45-87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配体的合成制备 | 第46-53页 |
3.3 配合物的合成制备 | 第53-57页 |
3.4 配体以及配合物的表征 | 第57-72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72-82页 |
3.5.1 配体与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2-77页 |
3.5.2 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 第77-8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3.7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第四章 一锅法合成手性三齿[N-NN]钛配合物及其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研究 | 第87-103页 |
4.1 引言 | 第87页 |
4.2 配体的合成制备 | 第87-89页 |
4.3 配合物的合成制备 | 第89-91页 |
4.4 配体以及配合物的表征 | 第91-96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96-99页 |
4.5.1 配体与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96-98页 |
4.5.2 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 第98-99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99-100页 |
4.7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第五章 手性三核线性 Co,Ni 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103-125页 |
5.1 引言 | 第103-104页 |
5.2 配体的合成制备 | 第104-106页 |
5.3 配合物的合成制备 | 第106-108页 |
5.4 配体以及配合物的表征 | 第108-113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19页 |
5.5.1 配体与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3-115页 |
5.5.2 配体与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 第115-119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119-121页 |
5.7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25-127页 |
附录 | 第127-153页 |
作者简历 | 第153-155页 |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9页 |
中文摘要 | 第159-161页 |
Abstract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