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若干有机催化不对称反应及金属铂配合物催化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8页
    1.1 前言第17-19页
    1.2 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3 几类典型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介绍第20-33页
        1.3.1 手性胺类催化剂第20-25页
        1.3.2 手性磷酸催化剂第25-29页
        1.3.3 手性(硫)脲类催化剂第29-33页
    1.4 不对称有机催化通用的机理第33-35页
    1.5 有机金属催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第35-38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第38-39页
        1.6.1 研究目的第38-39页
        1.6.2 研究内容第39页
    1.7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8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8-59页
    2.1 量子化学概述第48-49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49-55页
        2.2.1 Hohenberg-Kohn定理第49-52页
        2.2.2 Kohn-Sham方程第52-55页
    2.3 基函数的选择第55页
    2.4 结构优化及频率计算第55-56页
    2.5 溶剂效应第56页
    2.6 自然轨道(NBO)分析第56-57页
    2.7 前线轨道理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第三章 手性二胺催化环酮环氧化反应机理及辅助催化剂对催化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第59-80页
    3.1 背景介绍第59-60页
    3.2 反应体系和计算方法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5页
        3.3.1 反应机理第61-66页
        3.3.2 TFA阴离子辅助催化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66-70页
        3.3.3 TFA阴离子和水协同辅助催化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第70-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第四章 伯胺催化环酮环氧化反应中对映选择性根源的理论研究第80-93页
    4.1 背景介绍第80-82页
    4.2 计算方案及模型选择第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88页
        4.3.1 反应机理第82-83页
        4.3.2 过渡态构型第83-86页
        4.3.3 对映选择性的根源第86-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五章 手性二元伯胺催化环氧化反应中辅助催化剂的角色及对映选择性根源的理论研究第93-110页
    5.1 背景介绍第93-94页
    5.2 计算方案及模型选择第94-9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5-105页
        5.3.1 反应机理第95-97页
        5.3.2 (R)-TRIP做辅助催化剂第97-100页
        5.3.3 (S)-TRIP做辅助催化剂第100-102页
        5.3.4 对比(1R,2R)-DPEN-TFA和(1S,2S)-DACH-TFA体系第102-105页
    5.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第六章 手性伯叔二胺/布朗斯特酸催化环己酮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立体选择性根源的理论研究第110-128页
    6.1 背景介绍第110-112页
    6.2 计算方案及模型选择第112-11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3-122页
        6.3.1 TFA作辅助催化剂第113-118页
        6.3.2 丁二酸作辅助催化剂第118-121页
        6.3.3 立体选择性的根源第121-122页
    6.4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第七章 铂(Ⅱ)催化脂肪族γ,δ-炔酮与烯烃环加成反应机理及对映选择性根源的理论研究第128-151页
    7.1 背景介绍第128-130页
    7.2 反应体系和计算方法第130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30-144页
        7.3.1 脂肪族γ,δ-炔酮在炔丙基位置没有甲基取代第130-138页
            7.3.1.1 [3+2]环加成模式第133-135页
            7.3.1.2 [4+2]环加成模式第135-138页
        7.3.2 脂肪族γ,δ-炔酮在炔丙基位置有甲基取代第138-142页
            7.3.2.1 [3+2]环加成模式第139-141页
            7.3.2.2 [4+2]环加成模式第141-142页
        7.3.3 对映选择性第142-144页
    7.4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52-17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蛋白酶体为靶点的地钱素M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型三齿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