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绪论第9-1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10页
        一、 理论背景第9页
        二、 时代背景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4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4页
    第三节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现状及综述第14-17页
        一、 研究现状第14-16页
        二、 研究综述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7-19页
        一、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 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一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思想渊源第19-31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的认识过程第19-21页
        一、 “神”创造世界第19-20页
        二、 “人类”创造世界第20页
        三、 “英雄”创造世界第20-21页
        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21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历程第21-31页
        一、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21-24页
        二、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24-27页
        三、 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27-31页
第二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第31-37页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第31-34页
        一、 时代环境的变化第31-33页
        二、 党自身思想、作风的变化第33-34页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第34-37页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第34-35页
        二、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要求第35页
        三、 应对新形势、完成历史任务的重要举措第35-36页
        四、 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第36-37页
第三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主要内容第37-50页
    第一节 胡锦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第37-45页
        一、 “四种意识”观第37-40页
        二、 “三为民”思想第40-42页
        三、 党的先进性建设第42-43页
        四、 科学发展观第43-45页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第45-50页
        一、 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水平第46页
        二、 党员干部的考核标准第46-47页
        三、 群众工作的努力目标第47页
        四、 群众工作的根本所在第47-48页
        五、 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第48-50页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 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第50-54页
    第一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理论意义第50-52页
        一、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第50-51页
        二、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宝库第51-52页
    第二节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创新的当代价值第52-54页
        一、 实现共产党人价值目标与执政理念的精神武器第52-53页
        二、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归宿第53-54页
结束语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一)著作类第56-57页
    (二)期刊类第57-58页
    (三)学位论文类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叶嘉莹“兴发感动”说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析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生态城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