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离婚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0.导论第9-13页
    0.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0.2 文献综述第10-11页
    0.3 本文研究方法第11-12页
    0.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第12-13页
1. 离婚缺席审判制度概述第13-17页
    1.1 离婚诉讼的特点第13-14页
        1.1.1 涉及身份,具有社会性第13页
        1.1.2 当事人的认诺、自认等处分权利受限第13-14页
        1.1.3 采取职权主义审理方式第14页
        1.1.4 强调当事人本人参与第14页
    1.2 离婚缺席判决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14-15页
    1.3 离婚缺席审判制度的功能第15-17页
        1.3.1 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第15页
        1.3.2 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合理地发现客观真实第15-16页
        1.3.3 鼓励当事人参加诉讼,有效控制缺席判决的发生第16-17页
2. 离婚缺席审判制度比较分析第17-20页
    2.1 德国第17页
    2.2 日本第17-18页
    2.3 美国第18页
    2.4 英国第18-19页
    小结第19-20页
3. 我国离婚缺席审判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0-30页
    3.1 立法现状第20页
    3.2 立法上存在问题第20-22页
        3.2.1 立法粗疏,不全面,不专业,缺乏可操作性第21-22页
        3.2.2 实体条文修改后,而程序未作调整,实践中产生歧义第22页
        3.2.3 缺乏救济程序第22页
    3.3 我国离婚缺席审理司法现状及问题第22-27页
        3.3.1 公告离婚问题多第22-25页
        3.3.2 对故意不到庭的当事人处理原则有差异第25-26页
        3.3.3 法院根据书面意见判决离婚不规范第26-27页
    3.4 我国离婚缺席审判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第27-30页
        3.4.1 宜粗不宜细的立法传统的影响第27页
        3.4.2 “重实体、轻程序”观念影响第27-28页
        3.4.3 法官对婚姻家庭案件职权主义审理认识有偏差第28-29页
        3.4.4 对缺席审判功能的错误理解第29页
        3.4.5 社会转型增加了司法审判的难度第29-30页
4. 我国离婚缺席审判制度的完善第30-35页
    4.1 立法上的完善第30-31页
        4.1.1 制定专门的家事诉讼程序第30-31页
        4.1.2 对公告离婚的适用范围予以限制第31页
        4.1.3 设立缺席判决异议制度,对当事人提供法律救济手段第31页
    4.2 司法上的完善第31-35页
        4.2.1 设立家事法庭或配专人审判婚姻家庭案件第31-32页
        4.2.2 规范公告送达第32-33页
        4.2.3 法院要加强职权主义原则第33页
        4.2.4 在缺席审理离婚案件中,建立财产代管人制度第33页
        4.2.5 加大对骗取法院公告离婚的当事人的处罚力度第33-34页
        4.2.6 对拒不到庭的当事人依法采取处置措施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研究
下一篇: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反思与制度构建--基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实践的调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