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略语及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一部分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动机性干预对心脏康复的效果研究 | 第15-32页 |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5-22页 |
| 1.1 对象及分组 | 第15-16页 |
| 1.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1.1.2 样本量的计算 | 第15页 |
| 1.1.3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 1.1.4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 1.2 测量指标 | 第16页 |
| 1.2.1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 1.2.2 依从性指标 | 第16页 |
| 1.2.3 康复效果 | 第16页 |
| 1.3 资料收集工具和方法 | 第16-18页 |
| 1.3.1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 1.3.2 依从性 | 第16页 |
| 1.3.3 生理指标 | 第16页 |
| 1.3.4 生活质量 | 第16-17页 |
| 1.3.5 自我效能 | 第17-18页 |
| 1.4 干预方法 | 第18-19页 |
| 1.4.1 对照组 | 第18页 |
| 1.4.2 试验组 | 第18-19页 |
| 1.5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 1.6 资料统计方法 | 第19-22页 |
| 2. 结果 | 第22-28页 |
| 2.1 患者基本资料 | 第22页 |
| 2.2 依从性 | 第22-24页 |
| 2.3 患者SF-36各维度变化 | 第24-26页 |
| 2.4 患者GSES总分的变化 | 第26页 |
| 2.5 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26-28页 |
| 3. 讨论 | 第28-31页 |
| 3.1 以ITHBC为基础的动机性干预对CR依从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1.1 对运动依从性的影响 | 第28页 |
| 3.1.2 对戒烟依从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2 以ITHBC为基础的动机性干预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3 以ITHBC为基础的动机性干预对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4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31页 |
| 4.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二部分 质性研究 | 第32-38页 |
| 1 对象与方法 | 第32-33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 1.2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1.3 伦理学要求 | 第33页 |
| 1.4 资料收集方法 | 第33页 |
| 1.5 资料分析方法 | 第33页 |
| 2. 结果 | 第33-37页 |
| 3. 小结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5-46页 |
| 附录 | 第46-52页 |
| 综述 | 第52-66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