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 研究课题的意义 | 第12-15页 |
第二章 综述 | 第15-37页 |
2.1 山西省污水处理建设现状 | 第15页 |
2.2 山西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建设规划 | 第15-17页 |
2.3 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分析 | 第17-21页 |
2.3.1 一级A稳定达标工艺分析 | 第17-19页 |
2.3.2 一级A稳定达标的工艺扩展 | 第19-20页 |
2.3.3 出水稳定达标的难点分析 | 第20-21页 |
2.4 活性污泥法 | 第21-27页 |
2.4.1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 | 第22-23页 |
2.4.2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 第23-24页 |
2.4.3 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过程 | 第24-27页 |
2.5 奥贝尔氧化沟 | 第27-30页 |
2.5.1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 第27-28页 |
2.5.2 奥贝尔氧化沟的优缺点 | 第28-29页 |
2.5.3 奥贝尔氧化沟改良模型的提出及其运行控制 | 第29-30页 |
2.5.4 奥贝尔氧化沟的应用实例 | 第30页 |
2.6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 第30-33页 |
2.6.1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简介 | 第30-31页 |
2.6.2 一体化处理工艺 | 第31页 |
2.6.3 曝气生物滤池 | 第31-33页 |
2.7 污水再生利用分析 | 第33-34页 |
2.8 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分析 | 第34-37页 |
2.8.1 污水处理厂的能耗分析 | 第34页 |
2.8.2 污水处理中心的节能减耗方式 | 第34-35页 |
2.8.3 节能措施实施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榆社县污水处理中心现状 | 第37-43页 |
3.1 污水厂概况 | 第37-38页 |
3.2 污水厂运行工艺流程 | 第38-40页 |
3.3 污水厂运行现状 | 第40-42页 |
3.4 污水厂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榆社县污水处理中心改造方案 | 第43-59页 |
4.1 污水厂设计处理规模 | 第43页 |
4.2 污水厂进水水质 | 第43页 |
4.3 污水处理中心的设计出厂水水质 | 第43-44页 |
4.4 测定的项目及方法 | 第44页 |
4.5 水厂工艺改造方案比选 | 第44-56页 |
4.5.1 水量调节方案 | 第44-46页 |
4.5.2 氧化沟改造方案 | 第46-49页 |
4.5.3 污水深度处理方案 | 第49-54页 |
4.5.4 污水再生利用方案 | 第54-56页 |
4.6 污水厂改造后工艺流程选择 | 第56-57页 |
4.7 污水厂改造工艺新增构筑物、设备清单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工程调试运行结果 | 第59-71页 |
5.1 工程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 第59页 |
5.2 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参数 | 第59-65页 |
5.2.1 污泥浓度的影响 | 第60页 |
5.2.2 污泥沉降比及污泥容积指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5.2.3 污泥龄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4 污泥负荷的影响 | 第62-64页 |
5.2.5 溶解氧的影响 | 第64页 |
5.2.6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7 污泥回流比的影响 | 第65页 |
5.2.8 温度的影响 | 第65页 |
5.3 提升改造后的去除效果 | 第65-71页 |
第六章 管理机构和劳动定员 | 第71-73页 |
6.1 管理机构 | 第71页 |
6.2 劳动定员 | 第71-73页 |
第七章 效益分析 | 第73-77页 |
7.1 经济效益 | 第73-76页 |
7.2 环境效益 | 第76页 |
7.3 社会效益 | 第76-7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7-79页 |
8.1 结论 | 第77-78页 |
8.2 建议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