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电能表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1.3 国内外多功能电能表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13-14页 |
1.4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 第14-15页 |
1.4.1 多功能三相表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2 多功能电能表发展中的难点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4页 |
2.1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基本结构原理 | 第17-21页 |
2.1.1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计量原理 | 第17-18页 |
2.1.2 计量方案的选择 | 第18-19页 |
2.1.3 MCU 的选择 | 第19页 |
2.1.4 单元模块的选择 | 第19-20页 |
2.1.5 总体原理框图 | 第20-21页 |
2.2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基本技术指标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电能计量单元的设计 | 第24-30页 |
3.1 RN8302 芯片性能特点 | 第24-25页 |
3.2 基于 RN8302 电能计量单元的设计 | 第25-29页 |
3.2.1 电流信号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25-26页 |
3.2.2 电阻分压调整网络的设计 | 第26-27页 |
3.2.3 电能计量及外围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3.2.4 抗电磁干扰设计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智能处理单元设计 | 第30-49页 |
4.1 智能处理单元主电路接口设计 | 第30-32页 |
4.1.1 MSP430F149 主要特性 | 第30页 |
4.1.2 智能处理单元主电路接口设计 | 第30-32页 |
4.2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 第32-35页 |
4.2.1 铁电存储器和 FLASH 存储器 | 第33-34页 |
4.2.2 FM24C32 和 AT45DB321D 与 MCU 的接口设计 | 第34-35页 |
4.3 时钟电路设计 | 第35-37页 |
4.3.1 RX-8025 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4.3.2 RX-8025 及报警电路的设计 | 第36-37页 |
4.4 LCD 显示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4.5 红外通信接口设计 | 第38-40页 |
4.5.1 红外自动抄表系统的构成 | 第39页 |
4.5.2 红外通信硬件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4.6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线接口设计 | 第40-44页 |
4.6.1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设计 | 第41-42页 |
4.6.2 载波扩频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42页 |
4.6.3 载波通信电路设计 | 第42-44页 |
4.7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电源电路设计 | 第44-47页 |
4.7.1 主电源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4.7.2 电平转换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4.7.3 掉电检测电路 | 第46-47页 |
4.8 继电器控制电路 | 第47-4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软件设计 | 第49-62页 |
5.1 主程序框图及流程图 | 第49-52页 |
5.2 电能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第52页 |
5.3 需量模块的设计 | 第52-54页 |
5.4 事件记录设计 | 第54-55页 |
5.5 SPI 总线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5.6 I2C 总线模块设计 | 第56-57页 |
5.7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第57-58页 |
5.8 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 第58-59页 |
5.9 误差补偿的设计 | 第59-61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