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锌的主要用途与锌矿资源 | 第10-11页 |
1.1.1 锌的主要用途 | 第10页 |
1.1.2 锌矿资源 | 第10-11页 |
1.2 锌冶炼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 | 第11-13页 |
1.2.1 锌冶炼技术分类 | 第11页 |
1.2.2 湿法炼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1-13页 |
1.3 锌硫化矿微生物冶金研究 | 第13-17页 |
1.3.1 生物冶金的概念 | 第13页 |
1.3.2 锌硫化矿生物浸出机理 | 第13-14页 |
1.3.3 锌硫化矿微生物浸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铁闪锌矿微生物浸出的研究 | 第17-19页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矿样来源与制备 | 第21页 |
2.1.2 菌种和培养基 | 第21-22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药剂 | 第22-23页 |
2.3 实验和测试方法 | 第23-25页 |
2.3.1 细菌计数 | 第23页 |
2.3.2 摇瓶浸出 | 第23页 |
2.3.3 测试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3 铁、硫氧化单菌浸出铁闪锌矿的研究 | 第25-31页 |
3.1 铁、硫氧化单菌浸出铁闪锌矿 | 第25-27页 |
3.2 铁闪锌矿浸渣的XRD和SEM分析 | 第27-29页 |
3.3 小结 | 第29-31页 |
4 S.thermosulfidooxidans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研究 | 第31-39页 |
4.1 S.thermosulfidooxidans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探索试验 | 第31-32页 |
4.2 S.thermosulfidooxidans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单因素试验 | 第32-35页 |
4.2.1 pH值对S.thermosulfidooxidans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2 A.caldus菌接种时间对S.thermosulfidooxidans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3 A.caldus菌接种浓度对S.thermosulfidooxidans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S.thermosulfidooxidans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多因素正交试验 | 第35-38页 |
4.4 小结 | 第38-39页 |
5 L.ferriphilum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研究 | 第39-50页 |
5.1 L.ferriphilum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探索试验 | 第39-42页 |
5.2 L.ferriphilum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单因素试验 | 第42-46页 |
5.2.1 pH值对L.ferriphilum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影响 | 第42-44页 |
5.2.2 A.caldus菌接种时间对L.ferriphilum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3 A.caldus菌接种浓度对L.ferriphilum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影响 | 第45-46页 |
5.3 L.ferriphilum和A.caldus混合菌浸出铁闪锌矿的多因素正交试验 | 第46-48页 |
5.4 小结 | 第48-50页 |
6 铁、硫氧化细菌混合浸出铁闪锌矿的机理探讨 | 第50-58页 |
6.1 铁、硫氧化细菌混合浸出铁闪锌矿的机理探讨 | 第50-52页 |
6.2 影响铁、硫氧化细菌混合使用的关键因素讨论 | 第52-56页 |
6.2.1 铁、硫氧化细菌种类的影响 | 第52-53页 |
6.2.2 pH值的影响 | 第53-54页 |
6.2.3 硫氧化细菌的接种时间与接种浓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6.3 小结 | 第56-58页 |
7 结论 | 第58-60页 |
7.1 结论 | 第58-59页 |
7.2 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