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不同施肥制度潮土养分库容特征及环境效应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略表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30页
        1.2.1 施肥制度与土壤物理肥力第16-19页
        1.2.2 施肥制度与土壤养分库容第19-25页
        1.2.3 施肥制度的环境效应第25-30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30-36页
    2.1 研究平台第30-31页
        2.1.1 试验简介第30页
        2.1.2 试验处理第30-31页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1-32页
        2.2.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2.2.2 技术路线第32页
    2.3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第32-35页
        2.3.1 样品采集第32-33页
        2.3.2 测试方法第33-35页
    2.4 数据分析第35-36页
第三章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玉米品质的影响第36-43页
    3.1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36-37页
    3.2 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第37-41页
        3.2.1 蛋白质第37-38页
        3.2.2 氨基酸第38-40页
        3.2.3 淀粉第40-41页
    3.3 讨论第41-42页
        3.3.1 施肥与产量第41页
        3.3.2 施肥与品质第41-42页
    3.4 结论第42-43页
第四章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物理肥力特征第43-47页
    4.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第43-44页
    4.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第44页
    4.3 不同施肥制度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44-45页
    4.4 讨论第45-46页
    4.5 结论第46-47页
第五章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碳库特征第47-53页
    5.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第47-48页
    5.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第48-49页
    5.3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腐殖质碳及其组分的影响第49-50页
    5.4 讨论第50-52页
        5.4.1 长期施肥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第50-51页
        5.4.2 合理土壤碳库评判第51-52页
    5.5 结论第52-53页
第六章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氮库特征第53-59页
    6.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全氮的影响第53-54页
    6.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第54-55页
    6.3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矿质氮库的影响第55页
    6.4 讨论第55-58页
        6.4.1 长期施肥对土壤氮库的影响第55-56页
        6.4.2 土壤氮库的环境效应第56-58页
    6.5 结论第58-59页
第七章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磷库特征第59-66页
    7.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全磷及组分的影响第59-60页
    7.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第60页
    7.3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无机磷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第60-61页
    7.4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机磷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第61-62页
    7.5 讨论第62-65页
        7.5.1 长期施肥对土壤磷库的影响第62-63页
        7.5.2 土壤磷库的环境效应第63-65页
    7.6 结论第65-66页
第八章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钾库特征第66-70页
    8.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钾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第66-67页
    8.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第67页
    8.3 讨论第67-69页
        8.3.1 长期施肥对土壤钾库的影响第67-68页
        8.3.2 土壤钾库的环境效应第68-69页
    8.4 结论第69-70页
第九章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中微量元素特征第70-74页
    9.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全量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第70-71页
    9.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第71页
    9.3 冬小麦和夏玉米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第71-72页
    9.4 讨论第72-73页
        9.4.1 长期施肥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第72-73页
        9.4.2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合理性评价第73页
    9.5 结论第73-74页
第十章 不同施肥制度的环境效应第74-88页
    10.1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第74-77页
        10.1.1 土壤氧化亚氮排放规律第74-77页
        10.1.2 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量第77页
    10.2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第77-80页
        10.2.1 土壤氨挥发排放规律第77-79页
        10.2.2 土壤氨挥发量第79-80页
    10.3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分布的影响第80-82页
        10.3.1 冬小麦收获期土体剖面硝态氮含量与分布第80-81页
        10.3.2 夏玉米收获期土体剖面硝态氮含量与分布第81-82页
    10.4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第82-84页
        10.4.1 土壤全量重金属第82页
        10.4.2 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第82-84页
    10.5 讨论第84-87页
        10.5.1 施肥制度与温室气体排放第84-85页
        10.5.2 施肥制度与硝态氮累积第85-86页
        10.5.3 施肥制度与土壤重金属第86-87页
    10.6 结论第87-88页
第十一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88-90页
    11.1 主要结论第88页
        11.1.1 不同施肥制度的作物产量与品质第88页
        11.1.2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物理肥力特征第88页
        11.1.3 不同施肥制度的潮土养分库容特征第88页
        11.1.4 不同施肥制度的环境效应第88页
    11.2 创新点第88-89页
    11.3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个人简介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白叶枯病菌无毒基因avrXa23的克隆及与AvrXa23互作的水稻蛋白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中国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及其增产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