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及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3-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2 文献综述第19-30页
        1.2.1 垂直专业化理论研究综述第19-22页
        1.2.2 模块化理论研究综述第22-25页
        1.2.3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相关研究综述第25-28页
        1.2.4 综合指数构建研究方法第28-30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30-33页
        1.3.1 研究思路第30-31页
        1.3.2 研究框架第31-33页
    1.4 研究方法第33页
        1.4.1 研究方法第33页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33-36页
        1.5.1 主要创新点第33-34页
        1.5.2 不足之处第34-36页
第二章 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6-54页
    2.1 指标选取原则第36-37页
    2.2 指标选取的理论基础第37-39页
        2.2.1 古典区位选择理论学派第37-38页
        2.2.2 新古典选择理论学派第38页
        2.2.3 行为经济学派第38页
        2.2.4 结构主义学派第38-39页
        2.2.5 新经济地理学派第39页
    2.3 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9-41页
    2.4 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1-44页
    2.5 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44-46页
    2.6 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评价模型方法选取与样本数据收集第46-53页
        2.6.1 模型方法选取第46-49页
        2.6.2 研究样本选取第49-52页
        2.6.3 研究数据收集与处理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第54-73页
    3.1 研发价值模块指标评价变量及其原始数据第54-56页
    3.2 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第56-67页
        3.2.1 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计算第56-59页
        3.2.2 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分析第59-67页
    3.3 研发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聚类分析第67-72页
        3.3.1 聚类分析模型第68-70页
        3.3.2 聚类结果分析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第73-94页
    4.1 制造价值模块指标评价变量及其原始数据第73-75页
    4.2 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第75-88页
        4.2.1 制造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计算第75-80页
        4.2.2 制造价值模快“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分析第80-88页
    4.3 制造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聚类分析第88-93页
        4.3.1 聚类分析模型第88-91页
        4.3.2 聚类结果分析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研究第94-114页
    5.1 营销价值模块指标评价变量及其原始数据第94-96页
    5.2 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第96-109页
        5.2.1 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计算第96-100页
        5.2.2 营销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分析第100-109页
    5.3 营销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聚类分析第109-112页
        5.3.1 聚类分析模型第109-111页
        5.3.2 聚类结果分析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区域产业“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综合分析第114-136页
    6.1 区域产业各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综合研究第114-129页
        6.1.1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定位机制研究第114-123页
        6.1.2 基于战略定位的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综合引力分析第123-129页
    6.2 区域产业各价值模块“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聚类分析第129-135页
        6.2.1 “垂直专业化引力”指数综合聚类分析模型第129-132页
        6.2.2 聚类结果分析第132-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七章 区域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第136-166页
    7.1 区域价值创造模块化协同结网机理研究第136-145页
        7.1.1 模块化的概念解析第136页
        7.1.2 模块化的动因第136-137页
        7.1.3 模块化理论的演化路径第137-138页
        7.1.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竞合关系的历史变迁第138-140页
        7.1.5 区域价值网的理论基础第140-142页
        7.1.6 基于模块化价值网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第142-145页
    7.2 区域间“企业竞合关系协同”机理研究第145-147页
    7.3 区域间“产业价值模块协同”机理研究第147-157页
        7.3.1 研发价值模块“跨区域”协同结网第148-149页
        7.3.2 制造价值模块“跨区域”协同结网第149-151页
        7.3.3 营销价值模块“跨区域”协同结网第151-152页
        7.3.4 研发与制造价值模块的协同结网第152页
        7.3.5 营销与制造价值模块的协同结网第152-153页
        7.3.6 研发与营销价值模块的协同结网第153页
        7.3.7 研发、制造、营销三个价值模块的协同结网第153-154页
        7.3.8 国家战略经济规划区产业价值链升级第154-157页
    7.4 区域间“地点资源禀赋协同”机理研究第157-160页
    7.5 区域间“政府网络治理协同”机理研究第160-165页
        7.5.1 区域政府合作的动力第160-162页
        7.5.2 区域政府合作的困境第162-163页
        7.5.3 区域政府合作的路径选择第163-165页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66-172页
    8.1 区域提升对价值模块吸引力的结论及建议第166-169页
        8.1.1 对研发价值模块的引力分析结论及建议第166-167页
        8.1.2 对制造价值模块的引力分析结论及建议第167-168页
        8.1.3 对营销价值模块的引力分析结论及建议第168-169页
    8.2 区域间模块化协同发展的结论及建议第169-170页
    8.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79页
附录第179-182页
致谢第182-18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规模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及效率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边疆城市经济圈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