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论文

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沉积有机质单体烃碳—氢同位素组成及剖面变化的生源与古气候环境意义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第二节 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意义及应用第14-20页
    第三节 辽西早白垩系义县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0-22页
    第四节 论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五节 论文工作量第24-26页
第二章 样品及实验分析第26-38页
    第一节 区域地质背景第26-30页
    第二节 样品描述第30-31页
    第三节 样品前处理与实验分析第31-33页
    第四节 仪器与检测分析方法第33-34页
    第五节 辽西义县组三段有机质丰度组成特征第34-38页
第三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分布特征第38-64页
    第一节 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烃组成分布及来源第38-50页
    第二节 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分布特征第50-58页
    第三节 断藿烷的检出意义第58-6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0-64页
第四章 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及剖面变化的生源与古气候环境意义第64-82页
    第一节 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第64-66页
    第二节 类异戊二烯烃及甾、萜类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组成第66-69页
    第三节 碳同位素证据及古气候环境意义第69-8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及剖面变化的生源与环境意义第82-100页
    第一节 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第82-89页
    第二节 类异戊二烯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第89-90页
    第三节 氢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生源与古气候环境意义第90-9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古气候环境意义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第100-106页
    第一节 古气候环境意义综合讨论第100-102页
    第二节 主要结论和认识第102-105页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第105页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r基贵金属纳米晶制备及其催化性质研究
下一篇:藏南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西段蛇绿岩及其就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