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早期Tim-3的免疫学作用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前言第15-33页
    1 Tim-3 结构和免疫学功能第15-22页
        1.1 Tim-3 的配体第16-18页
            1.1.1 半乳糖凝集素-9 (Galectin-9/Gal-9)第16-17页
            1.1.2 磷脂酰丝氨酸(PtdSer)第17页
            1.1.3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 1(CEACAM1)第17-18页
        1.2 Tim-3 的免疫学功能第18-22页
            1.2.1 Tim-3 参与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第18-19页
            1.2.2 Tim-3 在树突状细胞上的免疫调节作用第19-20页
            1.2.3 Tim-3 在肥大细胞上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0页
            1.2.4 Tim-3 是NK细胞活化成熟的标志物第20-21页
            1.2.5 淋巴瘤来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Tim-3 表达升高第21页
            1.2.6 Tim-3 在其他天然免疫细胞上的功能第21-22页
        1.3 Tim-3 的信号通路第22页
    2 Tim-3 的抗感染作用研究第22-24页
    3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第24-30页
        3.1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第24页
        3.2 血管内皮细胞(ECs)与斑点热第24-26页
            3.2.1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与斑点热第25页
            3.2.2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与斑点热第25页
            3.2.3 血管内皮细胞杀死胞内斑点热立克次体第25-26页
        3.3 天然免疫应答与斑点热第26-27页
            3.3.1 Toll样受体-4 与斑点热第26页
            3.3.2 单核巨噬细胞与斑点热第26-27页
            3.3.3 树突状细胞(DCs)与斑点热第27页
            3.3.4 NK细胞与斑点热第27页
        3.4 适应性免疫应答与斑点热第27-29页
            3.4.1 CD~(4+) T淋巴细胞与斑点热第27-28页
            3.4.2 CD~(8+) T细胞与斑点热第28页
            3.4.3 Treg细胞与斑点热第28页
            3.4.4 体液免疫与斑点热第28-29页
        3.5 免疫活化标志物、细胞因子与斑点热第29-30页
    4 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的诊治研究第30页
    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3页
第一部分 构建稳定高/低表达Tim-3 的EA.hy 926细胞系第33-43页
    引言第33页
    1 主要试剂第33-34页
    2 主要设备第34页
    3 方法第34-40页
        3.1 细胞培养第34-35页
        3.2 G418筛选阳性细胞的刺激浓度第35-36页
        3.3 构建稳定低表达Tim-3 EA.hy 926细胞系第36-38页
        3.4 构建稳定高表达Tim-3 EA.hy 926细胞系第38页
        3.5 RT-PCR法检测组织或细胞基因m RNA水平第38-39页
        3.6 统计分析第39-40页
    4 结果第40-41页
        4.1 G418筛选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系EA.hy 926的浓度第40页
        4.2 稳定高/低表达Tim-3 EA.hy 926细胞系鉴定结果第40-41页
    5 讨论第41-43页
第二部分 NO是血管内皮细胞杀伤胞内立克次体的主要因素第43-55页
    引言第43-44页
    1 材料与设备第44-45页
        1.1 试剂与耗材第44-45页
        1.2 设备第45页
    2 方法第45-52页
        2.1 细胞培养第45-46页
        2.2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46页
        2.3 黑龙江立克次体的培养、纯化和保存第46-48页
        2.4 空斑实验第48-49页
        2.5 分离、诱导培养和鉴定HUVECs第49-50页
        2.6 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立克次体含量第50-51页
        2.7 立克次体感染HUVECs第51页
        2.8 Griess法检测细胞上清中NO第51-52页
        2.9 统计学分析第52页
    3 结果第52-53页
        3.1 空斑实验检测立克次体的数量第52页
        3.2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杀伤胞内立克次体第52-53页
    4 讨论第53-55页
第三部分 Tim-3 在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早期的免疫作用研究第55-71页
    引言第55页
    1 材料与试剂第55-56页
        1.1 实验动物、菌株和细胞第55页
        1.2 试剂第55-56页
        1.3 实验设备第56页
    2 方法第56-58页
        2.1 mTim3Ig/Ig的制备和表达第56页
        2.2 感染小鼠与药物干预第56-57页
        2.3 hTim3Ig/Ig处理立克次体感染细胞第57页
        2.4 细胞因子的检测第57页
        2.5 吞噬实验(用以检测内皮细胞被立克次体入侵的情况)第57-58页
        2.6 RT-PCR、qPCR等实验方法参见本文第一、二部分。第58页
        2.7 统计分析第58页
    3 结果第58-66页
        3.1 立克次体感染与Tim-3 的表达变化第58-59页
        3.2 Tim-3 信号通路影响小鼠清除立克次体能力第59-61页
        3.3 高表达Tim-3 的转基因小鼠抵抗立克次体感染第61-62页
        3.4 Tim-3 影响细胞杀伤立克次体的能力第62页
        3.5 高/低表达Tim-3 细胞系杀伤胞内立克次体的能力不同第62-63页
        3.6 Tim-3 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iNOS表达第63-65页
        3.7 hTim-3Ig不能影响黑龙江立克次体入侵内皮细胞第65-66页
        3.8 Tim-3 可能通过调控Ⅰ型干扰素的表达发挥抗感染功能第66页
    4 讨论第66-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附录第81-85页
    缩略词表第81-84页
    引物序列第84-85页
个人简历第85-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损伤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
下一篇:基于鸡胚尿囊腔动脉的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及甘草酸苷对尿囊腔动脉血管痉挛的作用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