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模式”当代影响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18页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5页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15-16页
    四、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问题第16-18页
第一章 “中国模式”发展历史演进第18-32页
    第一节 :“中国模式”概念辨析第18-22页
        一、“中国模式”概念国内研究第18-19页
        二、“中国模式”概念解读国外研究第19-20页
        三、“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概念辨析第20-21页
        四、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中国模式”内涵第21-22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发展阶段第22-26页
        一、“中国模式”初步探索阶段第22-24页
        二、“中国模式”初步形成阶段第24页
        三、“中国模式”深入发展阶段第24-25页
        四、“中国模式”进一步走向成熟第25-26页
    第三节 :“中国模式”引发广泛关注原因第26-32页
        一、外部因素——西方发展模式遭遇危机第26-27页
        二、内部因素——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第27-29页
        三、催化剂——《北京共识》提出第29-32页
第二章 “中国模式”当代影响第32-48页
    第一节 “中国模式”对世界的积极作用第32-37页
        一、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提供借鉴第32-33页
        二、“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树立导向第33-36页
        三、“中国模式”丰富世界发展模式第36-37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对当代中国影响第37-40页
        一、“中国模式”是中国软实力重要来源第37-38页
        二、“中国模式”深化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第38-39页
        三、“中国模式”推动中国再次腾飞第39-40页
    第三节 催生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第40-43页
        一、“中国模式”冲击西方利益第40-41页
        二、“中国模式”是中国新殖民主义的手段第41-43页
    第四节 “中国模式”影响值得商榷第43-48页
        一、“中国模式”不可出口第43-44页
        二、“中国模式”取得的成功并不值得放大第44-45页
        三、“中国模式”即将崩溃第45-48页
第三章 “中国模式”发展中面临新的挑战第48-66页
    第一节 “中国模式”发展中面临的内部问题第48-53页
        一、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第48-50页
        二、反腐形势严峻第50-51页
        三、社会公平正义缺失第51-52页
        四、生态危机隐现第52-53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发展中面临的外部挑战第53-59页
        一、中西价值差异导致认知偏差第53-55页
        二、极端化思维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第55-57页
        三、冷战思维扭曲“中国模式”内涵第57-58页
        四、西方国际关系学现实主义影响第58-59页
    第三节 新时期下“中国模式”面临的学术挑战与辨析第59-66页
        一、“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性质第59-61页
        二、“中国模式”走的是“第三条道路”第61-62页
        三、“中国模式”的后社会主义性质第62-66页
第四章 在挑战中丰富和完善“中国模式”第66-80页
    第一节 全面性视角把握和发扬“中国模式”优秀品质第66-71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模式”成功的理论基础第66-68页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第68页
        三、改革与创新是“中国模式”发展的不竭动力第68-70页
        四、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模式”深厚历史底蕴第70-71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影响研究启示第71-80页
        一、认同文明多元性,实事求是研究“中国模式”第71-73页
        二、“中国模式”研究需要有自己的话语权第73-75页
        三、全面性视角解读“中国模式”影响力树立道路自信第75-77页
        四、发展“中国模式”过程中坚守社会主义制度第77-80页
结语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致谢第88-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安机关警力资源配置研究--以袍江公安分局为例
下一篇:当代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私用现象及其治理--基于产权嵌入性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