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旅游产业 | 第17-18页 |
2.1.2 城镇化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系统论 | 第19-20页 |
2.2.2 协调发展理论 | 第20页 |
2.2.3 增长极理论 | 第20页 |
2.2.4 小城镇理论 | 第20-21页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2.3.1 关于旅游产业研究 | 第21-22页 |
2.3.2 关于城镇化研究 | 第22-23页 |
2.3.3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2.3.4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融合研究 | 第24-25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 第27-36页 |
3.1 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27-30页 |
3.2 旅游产业评价指标确定 | 第30-34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0-31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3.2.3 指标数据的来源 | 第32页 |
3.2.4 指标权重及各市综合得分的确定 | 第32-34页 |
3.3 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江苏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 第36-42页 |
4.1 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36-37页 |
4.2 城镇化评价指标确定 | 第37-40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9页 |
4.2.2 指标权重及各市综合得分的确定 | 第39-40页 |
4.3 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江苏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分析 | 第42-56页 |
5.1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5.1.1 旅游产业对城镇化的作用 | 第42页 |
5.1.2 城镇化对旅游产业的作用 | 第42-43页 |
5.2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关联度分析 | 第43-45页 |
5.2.1 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5.2.2 旅游产业各子系统与城镇化各子系统 | 第44-45页 |
5.3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模型构建 | 第45-46页 |
5.4 江苏省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度的演变 | 第46-51页 |
5.4.1 耦合度空间格局演化 | 第46-49页 |
5.4.2 协调度空间格局演化 | 第49页 |
5.4.3 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类型 | 第49-51页 |
5.5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 | 第51-53页 |
5.5.1 驱动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5.5.2 驱动力分析 | 第52-53页 |
5.6 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对策 | 第53-56页 |
5.6.1 宏观方面 | 第54页 |
5.6.2 微观方面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