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道德践行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论文的新见解第13-14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第14-1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2.1.1 道德的内涵第14页
        2.1.2 大学生道德践行的内涵第14-15页
    2.2 相关理论依据第15-17页
        2.2.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第15页
        2.2.2 个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5-16页
        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6-17页
3 大学生道德践行现状调查分析第17-28页
    3.1 调查问卷的实施第17页
        3.1.1 研究对象第17页
        3.1.2 研究方法第17页
    3.2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第17-25页
        3.2.1 大学生道德认知调查第17-20页
        3.2.2 大学生道德评价调查第20-21页
        3.2.3 大学生道德修养调查第21-23页
        3.2.4 大学生道德践行教育调查第23-25页
    3.3 大学生道德践行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3.3.1 大学生道德践行活动存在违背道德原则行为第25-26页
        3.3.2 大学生道德践行存在功利化倾向第26页
        3.3.3 大学生道德践行缺乏自律性第26页
        3.3.4 大学生道德践行效用短期性第26-28页
4 大学生道德践行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8-34页
    4.1 家庭方面的影响第28-29页
        4.1.1 学生家长缺乏道德教育观念第28页
        4.1.2 学生家长道德行为失范第28-29页
        4.1.3 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第29页
    4.2 学校方面的影响第29-30页
        4.2.1 道德教育缺乏道德践行的有效机制第29-30页
        4.2.2 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第30页
        4.2.3 道德教育资源的短缺或配置不合理第30页
    4.3 社会方面的影响第30-32页
        4.3.1 社会不良道德风气的影响第30-31页
        4.3.2 精神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第31页
        4.3.3 社会上对大学生的片面评判第31-32页
    4.4 个人方面的影响第32-34页
        4.4.1 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模糊第32页
        4.4.2 部分大学生存在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第32页
        4.4.3 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践行的能力和勇气第32-34页
5 完善大学生道德践行的对策第34-44页
    5.1 巩固家庭教育的第一阵地第34-35页
        5.1.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第34页
        5.1.2 家长要做好子女的道德示范榜样第34-35页
        5.1.3 家长对子女要采用科学教养方式第35页
    5.2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第35-39页
        5.2.1 加强道德践行有效机制建设第36-37页
        5.2.2 丰富大学生道德践行的内容第37-38页
        5.2.3 改进道德践行教育的方法第38-39页
    5.3 突出社会道德环境的育人功能第39-41页
        5.3.1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第39-40页
        5.3.2 发挥道德践行基地的教育作用第40页
        5.3.3 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约束作用第40-41页
    5.4 加强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第41-44页
        5.4.1 提高大学生道德践行意识第41-42页
        5.4.2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第42-43页
        5.4.3 提高大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附录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以某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
下一篇:退休对劳动人口健康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问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