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专科护理学论文--内科护理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保护性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第10-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2 问题提出第19-20页
    1.3 研究意义第20页
    1.4 本研究的创新性第20-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33页
    2.1 心理弹性的概念第21-23页
    2.2 心理弹性的测量工具第23-26页
        2.2.1 特质性自我心理弹性量表第23页
        2.2.2 自我心理弹性量表第23-24页
        2.2.3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第24页
        2.2.4 健康青少年心理弹性评定问卷第24页
        2.2.5 心理弹性量表第24-25页
        2.2.6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第25页
        2.2.7 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第25-26页
    2.3 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第26-29页
        2.3.1 Kumpfer的“人—过程—环境的弹性模型框架”第26-27页
        2.3.2 Richardson的“过程模型”(“身心灵动态平衡模型”)第27-28页
        2.3.3 心理弹性动力系统第28页
        2.3.4 家庭弹性理论框架第28-29页
        2.3.5 心理弹性干预模型第29页
    2.4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第29-30页
    2.5 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第30-31页
    2.6 心理弹性与健康的关系第31-33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33-38页
    3.1 研究对象第33页
    3.2 研究工具第33-37页
        3.2.1 一般资料和疾病信息调查表第33页
        3.2.2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10)第33-34页
        3.2.3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第34页
        3.2.4 内控、有势力的他人、机遇量表(IPC)第34-35页
        3.2.5 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第35-36页
        3.2.6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第36页
        3.2.7 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I)第36-37页
    3.3 实施流程第37页
    3.4 质量控制第37页
    3.5 统计学处理第37-38页
第四章 结果第38-47页
    4.1 AMI患者人口学及疾病信息资料分布情况第38-40页
    4.2 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差异分析第40-42页
        4.2.1 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第40页
        4.2.2 AMI患者心理弹性在不同人口学及疾病信息资料上的差异分析第40-42页
    4.3 AMI患者心理弹性与动力系统模型中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42-44页
    4.4 影响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第44页
    4.5 影响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第44-47页
第五章 讨论第47-53页
    5.1 AMI患者心理弹性的现状分析第47-48页
    5.2 AMI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第48-53页
        5.2.1 人口学资料和疾病信息资料第48-49页
        5.2.2 自我效能第49-50页
        5.2.3 心理控制源第50-51页
        5.2.4 情感状态第51页
        5.2.5 家庭关怀度第51-52页
        5.2.6 社会支持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第53-54页
第七章 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第54-55页
    7.1 本研究的不足第54页
    7.2 未来研究的方向第54-55页
附录第55-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8-6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现状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郑州市二三级医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