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报道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第8-11页
     ·时代背景第8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第8-11页
   ·研究现状第11-14页
     ·社会问题报道研究第11-12页
     ·大学生就业报道问题研究第12-14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4-15页
     ·研究思路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与《人民日报》第16-23页
   ·大学生就业过程——以就业制度变迁为历史图景第16-20页
     ·从"统包统配"到"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1977-1984年)第16页
     ·从计划分配到社会选择就业制度的探索阶段(1985-1992年)第16-18页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的逐步确立阶段(1993-2000年)第18-19页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的完善阶段(2001-至今)第19-20页
   ·大学生就业与媒体报道第20-22页
     ·责任第20页
     ·努力第20-21页
     ·缺失第21-22页
   ·为什么选择《人民日报》第22页
   ·界定"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概念范围第22-23页
第三章 30年《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分析第23-34页
   ·内容分析法综述第23页
   ·内容分析的设计第23-24页
     ·时间范围选取第23页
     ·分析单位选取第23-24页
     ·分析类目的采集第24页
   ·资料统计及分析第24-34页
     ·报道数量第24-25页
     ·版面分布第25-27页
     ·报道形式第27-30页
     ·报道议题第30-32页
     ·图片报道第32-34页
第四章 《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问题的报道分析第34-46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第34-36页
     ·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第34-35页
     ·就业需求地域失衡第35页
     ·就业观与现实的落差第35-36页
     ·社会期望值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之间的矛盾第36页
     ·就业歧视第36页
   ·什么是社会问题报道第36-37页
   ·《人民日报》对"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问题"的报道特点第37-46页
     ·专刊类策划报道的出现第37-38页
     ·分析类、调查等深度报道和访谈类增多第38-39页
     ·宣传政策的服务性意识出现,但仍未清晰第39页
     ·从重"要闻"到多元化视角发展第39-40页
     ·"稳定情绪器"第40-42页
     ·模式化报道淡化,"宣传味"减少第42-44页
     ·对典型报道的重视第44-46页
第五章 和谐与冲突:《人民日报》大学生就业问题报道引起的思考第46-50页
   ·疏——化解情绪,以泄带引第46-47页
   ·快——适时报道,追踪热点第47页
   ·察——接种预防,评论释疑第47-48页
   ·情——安抚心理,人文关怀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录 《人民日报》1982年-2009年大学生就业报道统计表第56-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突与重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原因及出路探析
下一篇: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