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电力网论文

基于暂态分量的配电网故障定位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页
1 前言第11-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传统测距方法第12-13页
        1.2.2 人工智能故障定位技术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14-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2 行波原理第16-29页
    2.1 波阻抗第16-20页
        2.1.1 波的折射与反射第17-18页
        2.1.2 暂态电流行波的故障特征第18-20页
        2.1.3 行波故障测距原理第20页
    2.2 行波方法第20-24页
        2.2.1 A型行波法第20-21页
        2.2.2 B型行波法第21-22页
        2.2.3 C型行波法第22-23页
        2.2.4 D型行波法第23页
        2.2.5 其他方法第23-24页
    2.3 三相线路的行波过程及分析方法第24-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小波分析第29-37页
    3.1 连续小波变换第29页
    3.2 离散小波变换第29-30页
    3.3 多分辨率分析第30-31页
    3.4 Mallat算法第31-32页
    3.5 Db小波系第32页
    3.6 小波奇异性检测第32-36页
    3.7 小结第36-37页
4 配电网故障建模第37-44页
    4.1 架空线路模型第37-42页
        4.1.1 分布式参数模型第37-38页
        4.1.2 三相电源模型第38-39页
        4.1.3 变压器模型第39页
        4.1.4 负载模型第39-42页
    4.2 信号的预处理第42-44页
        4.2.1 采样时段第42-44页
5 配电网故障定位算法的实现第44-59页
    5.1 配电网故障定位原理第44-45页
    5.2 近端故障定位第45-54页
        5.2.1 A相单相接地短路(AG)第45-48页
        5.2.2 AB两相短路(AB)第48-50页
        5.2.3 AB两相接地短路(AB?G)第50-52页
        5.2.4 三相短路(ABC)第52-54页
    5.3 远端故障定位第54页
    5.4 定位影响因素第54-57页
        5.4.1 过渡电阻不同第55页
        5.4.2 不同初相角的影响第55-57页
        5.4.3 不同距离的影响第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页
    6.2 展望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0kV电缆故障的检测系统设计及故障后处理研究
下一篇:光伏光热系统中聚光技术的优化分析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