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放射性气溶胶监测 | 第14-16页 |
1.1.1 放射性气溶胶来源 | 第14-15页 |
1.1.2 监测放射性气溶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1.2.2 早期的放射性气溶胶探测的方法 | 第17页 |
1.2.3 国内外气溶胶监测现状 | 第17-19页 |
1.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放射性气溶胶源项分析 | 第20-26页 |
2.1 天然氡钍子体气溶胶形成过程 | 第20-21页 |
2.2 天然放射性气溶胶源项 | 第21-22页 |
2.3 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形成气溶胶过程 | 第22页 |
2.4 核电站泄漏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 | 第22-26页 |
第3章 天然氡钍子体运动状态分析 | 第26-34页 |
3.1 空气中氡钍子体运动状态 | 第26-28页 |
3.2 递次衰变规律 | 第28-30页 |
3.3 放射性长期平衡原因 | 第30页 |
3.4 滤膜上氡子体运动状态 | 第30-31页 |
3.5 ~(218)Po测氡法介绍 | 第31-34页 |
第4章 γ放射性气溶胶监测装置介绍 | 第34-42页 |
4.1 γ谱法测量装置简介 | 第34-37页 |
4.1.1 气溶胶采样结构 | 第34-35页 |
4.1.2 放射性气溶胶测量自动走纸装置 | 第35-37页 |
4.2 闪烁体探测的选择 | 第37-42页 |
第5章 两种气溶胶测量方法对比 | 第42-48页 |
5.1 ~(218)Po氡测量法测量氡子体活度浓度 | 第42页 |
5.2 ~(218)Po氡测量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3页 |
5.3 γ谱法测量天然氡子体活度浓度 | 第43-45页 |
5.4 γ谱法探测限的模拟计算 | 第45页 |
5.5 不同探测法的探测限对比 | 第45-46页 |
5.6 γ谱法核素分辨能力测试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和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