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4页 |
(二) 比较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相结合 | 第14页 |
(三)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4页 |
(四) 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15-24页 |
一、财政宏观调控概述 | 第15-16页 |
(一) 财政宏观调控的对象 | 第15页 |
(二) 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 | 第15-16页 |
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 第16-20页 |
(一) 财政政策的类型 | 第17-18页 |
(二) 财政政策的工具 | 第18-19页 |
(三) 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 第19-20页 |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 第20-24页 |
(一) 货币政策概述 | 第21-22页 |
(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我国财政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24-38页 |
一、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践 | 第24-28页 |
(一) 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 | 第24-25页 |
(二) 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 第25-27页 |
(三) 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27-28页 |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 | 第28-33页 |
(一)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 | 第28-30页 |
(二) 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 第30-31页 |
(三)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31-33页 |
三、稳健财政政策实践 | 第33-38页 |
(一)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 | 第33-34页 |
(二) 稳健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 第34-37页 |
(三)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 第37-38页 |
第四部分 国外有关国家财政政策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38-50页 |
一、“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财政政策 | 第38-43页 |
(一)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 | 第38-40页 |
(二)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 第40-42页 |
(三) 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效果 | 第42页 |
(四) 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借鉴 | 第42-43页 |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日本的财政政策 | 第43-46页 |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述 | 第43-44页 |
(二) 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 | 第44页 |
(三) 日本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成效 | 第44-45页 |
(四) 日本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6页 |
三、当前金融危机各国的财政政策实践 | 第46-50页 |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经济社会形势 | 第46-48页 |
(二) 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财政政策实践 | 第48-49页 |
(三) 当前各国财政政策实践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 第49-50页 |
第五部分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 第50-70页 |
一、2008 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及其初步效果 | 第50-58页 |
(一)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50-53页 |
(二)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 | 第53-56页 |
(三) 财政政策的初步效果 | 第56-58页 |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的问题 | 第58-60页 |
(一) 国际上存在不确定因素 | 第59页 |
(二) 国内存在突出矛盾与问题 | 第59-60页 |
三、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 第60-70页 |
(一) 多管齐下,扩大居民消费 | 第60-63页 |
(二)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扩大民间投资 | 第63-64页 |
(三) 财政向民生倾斜,保障和改善民生 | 第64-66页 |
(四) 完善出口相关税收政策,扩大对外贸易 | 第66-67页 |
(五) 注重与其它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