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电法勘探论文

全极化探地雷达FDTD模拟与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发展现状第11-14页
        1.2.1 探地雷达的发展第11-12页
        1.2.2 极化探地雷达发展第12-13页
        1.2.3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发展与应用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4-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论文的组织机构第15-17页
第2章 探地雷达与极化的研究第17-35页
    2.1 探地雷达的电磁理论第17-23页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第17-18页
        2.1.2 媒介本构关系与电磁参数第18-20页
        2.1.3 电磁波在媒介中的传播第20-22页
        2.1.4 趋肤深度第22-23页
    2.2 天线与电磁波极化研究第23-28页
        2.2.1 天线极化理论第23-25页
        2.2.2 电磁波极化特性第25页
        2.2.3 电磁波极化的表征第25-27页
        2.2.4 极化散射矩阵第27-28页
    2.3 探地雷达原理研究第28-29页
    2.4 探地雷达的性能研究第29-33页
        2.4.1 探地雷达的分辨率第29-30页
        2.4.2 探测深度第30-31页
        2.4.3 探地雷达天线的极化方向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研究第35-43页
    3.1 时域有限差分(FDTD)基本方程第35-39页
    3.2 FDTD方程数值解稳定性的研究第39-40页
    3.3 FDTD吸收边界条件研究第40页
    3.4 FDTD中的激励源的选择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地质体目标体模型的模拟第43-59页
    4.1 全极化模拟方法第43页
    4.2 水平金属板模型的模拟第43-46页
        4.2.1 水平金属板目标体模型描述第43-45页
        4.2.2 水平金属板对照实验第45-46页
    4.3 随机粗糙表面模型的模拟第46-50页
        4.3.1 随机粗糙表面模型描述第47页
        4.3.2 粗糙程度定义及其极化振幅响应特性第47-49页
        4.3.3 整体粗糙程度与极化响应特性关系第49-50页
    4.4 地下倾斜缝隙模型模拟第50-58页
        4.4.1 模型的描述第50-51页
        4.4.2 模拟计算结果第51-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极化振幅响应分析第59-68页
    5.1 利用缝隙散射矩阵分析方向角第59-63页
    5.2 极化振幅差值与方向角的关系第63-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长组有利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塔中北坡奥陶系下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