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铷矿选冶试验中铷铌钽的分析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30页 |
1.1 稀有元素铷、铌和钽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 第12-16页 |
1.1.1 铷、铌和钽的基本性质 | 第12-13页 |
1.1.2 铷、铌和钽的富集矿物 | 第13-14页 |
1.1.3 铷、铌和钽的应用 | 第14-16页 |
1.1.3.1 铷的应用 | 第14-15页 |
1.1.3.2 铌和钽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 铷铌钽资源现状 | 第16-18页 |
1.2.1 铷矿产资源现状 | 第16-17页 |
1.2.2 铌钽矿产资源现状 | 第17-18页 |
1.3 西秦岭矿区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1.4 铷、铌、钽的提取方法 | 第19-21页 |
1.4.1 常压酸溶分解法 | 第19-20页 |
1.4.2 微波消解法 | 第20页 |
1.4.3 碱熔分解法 | 第20-21页 |
1.5 铷、铌、钽的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1.5.1 重量法 | 第22页 |
1.5.2 分光光度法 | 第22-23页 |
1.5.3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23-24页 |
1.5.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第24-25页 |
1.5.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第25-26页 |
1.5.6 液相色谱法 | 第26-27页 |
1.5.7 其他方法 | 第27页 |
1.6 课题来源 | 第27-28页 |
1.7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8-30页 |
1.7.1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实验仪器、试剂及原料 | 第30-33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2 实验试剂及标准溶液 | 第30-31页 |
2.3 实验原料 | 第31-33页 |
第3章 铷、铌和钽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3-59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增敏实验 | 第33-38页 |
3.2.1 实验条件 | 第34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3.2.3.1 有机醇增敏效果对比 | 第35-36页 |
3.2.3.2 正丁醇增敏机理研究 | 第36-38页 |
3.3 样品的分解 | 第38-44页 |
3.3.1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4页 |
3.3.2.1 分解方法的选择 | 第40-42页 |
3.3.2.2 前处理条件优化 | 第42-44页 |
3.4 仪器工作条件的优化 | 第44-48页 |
3.4.1 射频功率的优化 | 第44-45页 |
3.4.2 雾化器气体流量的优化 | 第45-46页 |
3.4.3 观测高度的优化 | 第46页 |
3.4.4 辅助气体流量的优化 | 第46-47页 |
3.4.5 蠕动泵流量的优化 | 第47-48页 |
3.4.6 小结 | 第48页 |
3.5 光谱干扰研究 | 第48-52页 |
3.5.1 分析谱线的选择及其背景矫正 | 第49-52页 |
3.5.2 IEC法 | 第52页 |
3.6 稀释实验 | 第52-53页 |
3.7 方法评价 | 第53-57页 |
3.7.1 线性范围 | 第53-54页 |
3.7.2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54-56页 |
3.7.3 检出限 | 第56页 |
3.7.4 回收率 | 第56-5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西秦岭铷矿选冶试验中样品的分析 | 第59-67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矿体特征及采样信息 | 第59-61页 |
4.2.1 矿体特征 | 第59页 |
4.2.2 铷、铌、钽的富集情况 | 第59-60页 |
4.2.3 采样信息 | 第60-61页 |
4.3 原矿中铷、铌、钽的测定 | 第61-62页 |
4.3.1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4.3.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4.4 选矿工艺中铷、铌、钽的测定 | 第62-64页 |
4.4.1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4.4.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4页 |
4.5 铷的提取工艺中铷的测定 | 第64-65页 |
4.5.1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4.5.2 结果与分析 | 第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