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9页 |
1.1 生物质油催化重整制氢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生物质油催化制氢 | 第10-13页 |
1.2.1 生物质油成分 | 第10页 |
1.2.2 生物质油制氢工艺的研究 | 第10-13页 |
1.3 用于生物质油催化重整催化剂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3-14页 |
1.3.2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14-15页 |
1.4 Ni基催化剂用于生物质油制氢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1 催化剂载体性质影响 | 第15-16页 |
1.4.2 助剂的影响 | 第16页 |
1.4.3 活性组分分散性的影响 | 第16-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生物质油自热重整制氢实验部分 | 第19-24页 |
2.1 原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1 主要的化学试剂和气体 | 第19页 |
2.1.2 催化剂制备过程的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2.2 催化剂制备与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2.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页 |
2.2.2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20-21页 |
2.2.3 催化剂评价过程简介 | 第21页 |
2.2.4 实验步骤 | 第21-22页 |
2.2.5 计算分析方法 | 第22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22-24页 |
2.3.1 氮气低温物理吸附(BET) | 第22页 |
2.3.2 X射线衍射(XRD) | 第22-23页 |
2.3.3 热重分析(TG) | 第23页 |
2.3.4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3页 |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3页 |
2.3.6 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23-24页 |
第3章 有序介孔Ni-Sm-Al催化剂用于乙酸自热重整活性研究 | 第24-46页 |
3.1 引言 | 第24-25页 |
3.2 有序介孔Ni-Sm-Al的催化剂制备 | 第25-26页 |
3.2.1 催化剂计算方法的介绍 | 第25页 |
3.2.2 蒸发自组装法的制备过程 | 第25-26页 |
3.2.3 浸渍法制备过程 | 第2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2 稳定性测试 | 第28-31页 |
3.3.3 制备方法的影响 | 第31页 |
3.3.4 助剂Sm的影响 | 第31页 |
3.4 表征结果分析 | 第31-44页 |
3.4.1 焙烧后催化剂低温N2物理吸附表征 | 第31-35页 |
3.4.2 焙烧后催化剂小角XRD表征 | 第35-36页 |
3.4.3 还原后催化剂TEM表征 | 第36-37页 |
3.4.4 焙烧和还原后催化剂广角XRD表征 | 第37-39页 |
3.4.5. 焙烧后催化剂H_2-TPR表征 | 第39-40页 |
3.4.6 还原和反应后催化剂XPS表征 | 第40-41页 |
3.4.7 反应后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41-42页 |
3.4.8 反应后催化剂的TEM表征 | 第42-43页 |
3.4.9 反应后催化剂的TG表征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Ni-Y-Zr催化剂用于乙酸自热重整活性研究 | 第46-60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Ni-Y-Zr催化剂的制备 | 第46-47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4.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2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49-51页 |
4.4 表征结果讨论 | 第51-58页 |
4.4.1 低温氮气物理吸附 | 第51-53页 |
4.4.2 XRD表征 | 第53-57页 |
4.4.3 H_2-TPR表征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