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锻件工艺余块智能设计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锻造成型技术概况 | 第8-9页 |
1.3 模锻CAD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内外模锻CAD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基于知识的智能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叶片锻造过程数值模拟应用 | 第11-12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叶片锻件工艺余块设计研究 | 第13-28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叶片锻件工艺分析 | 第13-15页 |
2.2.1 叶片锻件工艺特点 | 第13-14页 |
2.2.2 叶片锻件设计 | 第14-15页 |
2.3 叶片锻件工艺余块设计方法 | 第15-26页 |
2.3.1 叶片锻件工艺余块设计目的与难点 | 第15-16页 |
2.3.2 叶根的分类与形状分析 | 第16-18页 |
2.3.3 工艺余块的结构设计 | 第18-26页 |
2.4 通用工艺余块自动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叶片工艺余块设计数值模拟优化 | 第28-4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叶片锻造整体成型 | 第28-30页 |
3.2.1 数值模拟准备 | 第28页 |
3.2.2 叶片整体成型过程 | 第28-29页 |
3.2.3 载荷—行程与错模力—行程曲线 | 第29-30页 |
3.3 有、无工艺余块过渡对叶片成型的影响 | 第30-35页 |
3.3.1 截面应力、应变分析 | 第31-33页 |
3.3.2 材料填充分析 | 第33-34页 |
3.3.3 载荷—行程曲线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3.4 工艺余块过渡角度的优化试验 | 第35-43页 |
3.4.1 工艺余块结构种类的试验选择 | 第35-36页 |
3.4.2 因素、水平与指标 | 第36-37页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叶片工艺余块智能设计技术研究 | 第44-61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智能设计概述及特点 | 第44-46页 |
4.2.1 知识工程简介 | 第44-45页 |
4.2.2 智能设计系统的构架 | 第45-46页 |
4.2.3 智能系统应用于余块设计的优点 | 第46页 |
4.3 叶片工艺余块的智能设计技术应用 | 第46-60页 |
4.3.1 工艺余块智能化设计结构 | 第47-48页 |
4.3.2 工艺余块设计内容的分层分解 | 第48-50页 |
4.3.3 工艺余块设计知识的获取 | 第50-52页 |
4.3.4 工艺余块设计知识的表示 | 第52-56页 |
4.3.5 应用于工艺余块设计的规则推理方法分析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叶片工艺余块智能设计系统开发与实现 | 第61-75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工艺余块设计智能系统模块总体方案 | 第61-64页 |
5.2.1 系统总体框架 | 第61-62页 |
5.2.2 系统设计思想 | 第62-64页 |
5.3 工艺余块设计智能化系统开发 | 第64-71页 |
5.3.1 系统开发工具 | 第64-65页 |
5.3.2 系统功能模块与知识库组织结构 | 第65-67页 |
5.3.4 工艺余块设计向导 | 第67-71页 |
5.4 应用实例 | 第71-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页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