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银行法论文

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网上银行概述第14页
第一节 网上银行的含义第14-16页
 一、欧美国家的规定第14-15页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第15页
 三、本文的观点第15-16页
第二节 网上银行的分类第16-17页
 一、纯网上银行第16-17页
 二、分支型网上银行第17页
第三节 网上银行业务的特点第17-20页
 一、网上银行业务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第17页
 二、网上银行业务具有"AAA"特性第17-18页
 三、网上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第18页
 四、网上银行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性第18-20页
第二章 网上银行的发展给法律监管带来的挑战第20-26页
 第一节 网上银行法律监管的界定第20-21页
  一、监管机构第20页
  二、监管依据和方法第20页
  三、监管的对象第20-21页
  四、监管目的第21页
 第二节 对网上银行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分析第21-26页
  一、网上银行没有改变其作为银行的属性第21页
  二、网上银行给法律监管带来新的挑战第21-26页
第三章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立法现状及缺陷第26-36页
 第一节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立法现状第26-31页
  一、间接立法第26-27页
  二、直接立法第27-31页
 第二节 我国现行网上银行监管立法的缺陷第31-36页
  一、法律层次低,总体构建上缺乏协调性第31页
  二、对市场准入的规定过于模糊,市场准入机制不够严格第31-32页
  三、金融机构自身对网上银行的内部审计缺失第32页
  四、法律责任不明确,缺乏对客户的有效保护第32-33页
  五、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第33-34页
  六、对纯网上银行的规制缺失第34-35页
  七、缺少对网上银行业协会的规定第35-36页
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评析第36-49页
 第一节 美国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第36-40页
  一、监管政策第36页
  二、制度架构第36-37页
  三、监管机构第37-38页
  四、立法现状第38-39页
  五、监管内容第39-40页
 第二节 英国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第40-42页
  一、指导原则第40-41页
  二、监管层次第41-42页
 第三节 新加坡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第42页
  一、监管目标第42页
  二、立法现状第42页
 第四节 香港地区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第42-45页
  一、监管机构第42-43页
  二、监管政策第43页
  三、立法现状第43-44页
  四、监管内容第44-45页
 第五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带给我们的启示第45-49页
  一、设计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第45-46页
  二、指导思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第46-47页
  三、制度架构上要足于传统法律制度进行创新第47-48页
  四、价值取向上兼顾安全与效率第48页
  五、突出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性第48-49页
第五章 构建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第49-64页
 第一节 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立法模式的选择和立法原则的确立第49-55页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第49-51页
  二、立法原则的确立第51-55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第55-64页
  一、注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第55-58页
  二、建立多层的监管机制第58-60页
  三、完善监管内容第60-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历与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道原则应用法律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网络银行监管国际惯例的国内法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