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异质金属单帽形薄壁管碰撞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2 有限元仿真及前纵梁碰撞基本理论第15-20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有限元仿真技术第15-16页
    2.3 LS-DYNA中基本概念第16-17页
        2.3.1 单元类型第16-17页
        2.3.2 材料模型第17页
        2.3.3 接触算法与接触类型第17页
    2.4 前纵梁耐撞性能评价指标第17-19页
    2.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3 异质金属单帽形薄壁管轴向耐撞性研究第20-36页
    3.1 引言第20页
    3.2 几何模型第20-21页
    3.3 轴向压溃试验第21-25页
        3.3.1 试验准备第21-22页
        3.3.2 试验过程第22-24页
        3.3.3 试验结果分析第24-25页
    3.4 数值仿真第25-29页
        3.4.1 有限元模型第25-27页
        3.4.2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27-29页
    3.5 异质金属与单一材料单帽形管耐撞性能对比第29-31页
    3.6 材料厚度对单帽形管耐撞性能的影响第31-35页
        3.6.1 帽形板厚度Tu对单帽管碰撞性能的影响第32-33页
        3.6.2 面板厚度TL对单帽管碰撞性能的影响第33-35页
    3.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异质金属帽形薄壁管斜向耐撞性能研究第36-52页
    4.1 引言第36-37页
    4.2 斜向加载试验夹具设计第37-42页
        4.2.1 夹具设计原理第37-39页
        4.2.2 夹具关键尺寸设计和强度校核第39-41页
        4.2.3 夹具加工制造第41-42页
    4.3 几何模型第42页
    4.4 斜向压溃试验第42-46页
    4.5 数值仿真第46-48页
        4.5.1 有限元模型第46-47页
        4.5.2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47-48页
    4.6 不同角度下不同材料组合耐撞性能对比第48-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52-53页
    5.3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A 单帽管准静态压溃试验所得力学数据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桩基模型对自升式平台动力响应影响研究
下一篇:变强度薄壁金属管件的吸能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