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主体本质及其批判潜能—马克思财富概念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7页 |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 (一)关于财富概念的研究 | 第10-12页 |
| (二)关于马克思财富概念的研究 | 第12-14页 |
|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 第14-15页 |
| 三、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对财富的理解 | 第17-33页 |
| 一、重商主义对财富的理解 | 第18-20页 |
| (一)早期重商主义的财富思想 | 第18-19页 |
| (二)晚期重商主义的财富思想 | 第19-20页 |
| (三)重商主义的观点和局限性 | 第20页 |
| 二、威廉·配第和重农主义对财富的理解 | 第20-23页 |
| (一)威廉·配第的财富思想 | 第20-21页 |
| (二)重农主义的财富思想 | 第21-23页 |
| 三、亚当·斯密对财富的理解 | 第23-26页 |
| (一)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 第23页 |
| (二)斯密对重农主义的批判 | 第23-24页 |
| (三)亚当·斯密的财富思想 | 第24-25页 |
| (四)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观的批判 | 第25-26页 |
| 四、大卫·李嘉图对财富的理解 | 第26-29页 |
| (一)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 第26-27页 |
| (二)大卫·李嘉图的财富思想 | 第27-29页 |
| 五、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财富观念的批判与超越 | 第29-33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的财富概念 | 第33-53页 |
| 一、财富概念形成的历史情境 | 第33-34页 |
| 二、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财富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 第34-36页 |
| 三、哲学话语和文本语境转换中的财富概念 | 第36-50页 |
|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 第36-37页 |
| (二)劳动异化史观视阈下的财富概念 | 第37-42页 |
| (三)唯物史观科学视阈下的财富概念 | 第42-44页 |
| (四)社会批判理论视阈下的财富概念 | 第44-50页 |
| 四、马克思财富思想的哲学意蕴 | 第50-53页 |
| 第三章 马克思财富概念的意义 | 第53-59页 |
| 一、财富概念的理论意义 | 第53-55页 |
| 二、财富概念的现实意义 | 第55-59页 |
| (一)财富概念对当代人的启迪 | 第55-56页 |
| (二)财富概念对当代社会的启迪 | 第56-59页 |
| 结语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和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