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引言 | 第11-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关于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 | 第12页 |
2.关于贫富差距的影响 | 第12-13页 |
3.关于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 第13页 |
(三)选题的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四)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贫富差距 | 第15-22页 |
(一)贫富差距的含义 | 第15-16页 |
(二)贫富差距与两极分化的区别 | 第16-17页 |
1.两者含义不同 | 第16页 |
2.产生的前提不同 | 第16页 |
3.可控性不同 | 第16-17页 |
4.两者本质不同 | 第17页 |
5.两者结果不同 | 第17页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贫富差距的合理性 | 第17-20页 |
1.贫富差距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17-18页 |
2.存在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阶段 | 第18-19页 |
3.存在贫富差距是现有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 第19页 |
4.存在贫富差距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 第19-20页 |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 | 第20-22页 |
1.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 | 第20页 |
2.容易造成社会动荡 | 第20-21页 |
3.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 第21-22页 |
三、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 第22-27页 |
(一)我国的基尼系数 | 第22页 |
(二)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 第22-24页 |
(三)行业间的贫富差距 | 第24-25页 |
(四)城乡间的贫富差距 | 第25-27页 |
四、现阶段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 | 第27-35页 |
(一)现行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结果 | 第27-29页 |
1.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必然现象 | 第27页 |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现实 | 第27-28页 |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结果 | 第28页 |
4.相关的经济政策使贫富差距成为事实 | 第28-29页 |
(二)地区间、行业间劳动力价格不同带来收入的不同 | 第29页 |
(三)行业垄断现象和不平等竞争的存在,带来了贫富差距 | 第29-31页 |
(四)现有的具体分配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 第31-32页 |
(五)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扩大了贫富差距 | 第32-33页 |
(六)税收制度不合理 | 第33-35页 |
五、解决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目标与路径 | 第35-43页 |
(一)加强对居民收入的调整,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 第35-36页 |
1.保护合法收入的必要性 | 第35页 |
2.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合法收入 | 第35-36页 |
3.加强保护合法收入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 第36页 |
(二)建立完善税收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 第36-38页 |
1.完善税收立法,增加税收标准的公平 | 第36-37页 |
2.完善现有的消费税 | 第37页 |
3.加快建立遗产税、赠与税 | 第37页 |
4.强化税收征管 | 第37-38页 |
5.加强纳税义务宣传,提高税收透明度 | 第38页 |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8-40页 |
1.建立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8-39页 |
2.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9页 |
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 第39-40页 |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筹措与运行机制 | 第40页 |
(四)建立职工工资增长长效机制 | 第40-43页 |
1.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 第40-41页 |
2.完善企业内部协调机制 | 第41页 |
3.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