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本文使用的主要符号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0页 |
1.1 引言 | 第18-19页 |
1.2 飞机装配技术发展现状 | 第19-31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9-28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1.3 大型飞机壁板变形控制及安全校正技术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1.4 论文选题背景与体系结构 | 第36-40页 |
1.4.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36-37页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1.4.3 论文的总体框架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基于多工艺接头的机身壁板支撑布局优化 | 第40-62页 |
2.1 引言 | 第40-45页 |
2.2 工艺接头结构 | 第45页 |
2.3 能量原理 | 第45-46页 |
2.4 有限元模型 | 第46-48页 |
2.4.1 壁板有限元模型 | 第46-48页 |
2.4.2 工艺接头有限元模型 | 第48页 |
2.4.3 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48页 |
2.5 混合均匀设计 | 第48-51页 |
2.6 多元回归模型 | 第51-53页 |
2.7 支撑布局优化分析 | 第53-59页 |
2.7.1 参数优化 | 第53-54页 |
2.7.2 变形分析 | 第54-5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三章 支持机身壁板数字化装配的检测点优化布置 | 第62-82页 |
3.1 引言 | 第62-63页 |
3.2 检测点优化布置建模 | 第63-66页 |
3.3 自适应模拟遗传退火算法 | 第66-72页 |
3.3.1 遗传算法 | 第66-70页 |
3.3.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70-71页 |
3.3.3 自适应模拟遗传退火算法流程 | 第71-72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72-79页 |
3.4.1 大型飞机壁板模型 | 第72页 |
3.4.2 初始待选节点 | 第72-73页 |
3.4.3 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参数确定 | 第73-74页 |
3.4.4 检测点优化布置结果分析 | 第74-7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第四章 机身壁板数字化装配变形预测与校正 | 第82-108页 |
4.1 引言 | 第82-83页 |
4.2 数字化装配变形反演建模 | 第83-87页 |
4.2.1 检测点与工艺球头位置误差 | 第83-84页 |
4.2.2 正交仿真试验设计 | 第84页 |
4.2.3 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 | 第84-87页 |
4.3 算例验证与分析 | 第87-106页 |
4.3.1 机身侧壁板 | 第87-95页 |
4.3.2 机身下壁板 | 第95-10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壁板支撑布局优化与装配变形校正试验 | 第108-132页 |
5.1 机身壁板定位调姿试验系统 | 第108-115页 |
5.1.1 机身壁板样件 | 第108-109页 |
5.1.2 系统硬件 | 第109-112页 |
5.1.3 系统软件 | 第112-115页 |
5.2 壁板支撑布局优化 | 第115-122页 |
5.2.1 壁板支撑布局优化模型 | 第115-117页 |
5.2.2 试验验证 | 第117-122页 |
5.3 壁板检测点优化布置 | 第122-124页 |
5.4 壁板装配变形校正 | 第124-130页 |
5.4.1 变形预测与校正模型 | 第124-125页 |
5.4.2 试验验证 | 第125-13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6.1 结论 | 第132-133页 |
6.2 展望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 第148-149页 |
1 学术论文 | 第148页 |
2 专利 | 第148页 |
3 参加的课题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