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1.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时代背景 | 第16-17页 |
1.1.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 第17-19页 |
1.1.3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精细化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1.2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1.2.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 | 第20-21页 |
1.2.2 更新改造 | 第21-22页 |
1.2.3 轻改造 | 第2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30页 |
1.3.1 国外更新改造理论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1.3.2 国内更新改造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1.3.3 国外更新改造案例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1.3.4 国内更新改造案例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1.3.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 第30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31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1-33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31-32页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32-33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城市商业街区发展历程 | 第34-42页 |
2.1 城市商业街区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 第34-37页 |
2.1.1 西方城市商业街的历史溯源 | 第34-35页 |
2.1.2 我国城市商业街的历史溯源 | 第35-36页 |
2.1.3 商业街区的演变形式 | 第36-37页 |
2.2 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主要特征 | 第37-39页 |
2.2.1 业态特征 | 第37页 |
2.2.2 空间特征 | 第37-38页 |
2.2.3 文化特征 | 第38页 |
2.2.4 环境特征 | 第38页 |
2.2.5 交通特征 | 第38-39页 |
2.3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分类 | 第39-40页 |
2.3.1 街区内部交通方式 | 第39页 |
2.3.2 街区服务范围 | 第39-40页 |
2.3.3 街区功能定位 | 第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认知及现状分析 | 第42-54页 |
3.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要素分析及其发展历程 | 第42-47页 |
3.1.1 城市传统商业街更新改造区要素分析 | 第42-43页 |
3.1.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的发展历程 | 第43-47页 |
3.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民意调研 | 第47-49页 |
3.2.1 问卷调查的设置 | 第47页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3.3 我国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现状问题分析 | 第49-52页 |
3.3.1 功能配置缺乏合理性 | 第49页 |
3.3.2 特色空间千篇一律 | 第49-50页 |
3.3.3 建筑风貌无序 | 第50-51页 |
3.3.4 公共环境质量低下 | 第51-52页 |
3.3.5 后期运营落后 | 第52页 |
3.4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的难点 | 第52-53页 |
3.4.1 以人为目标载体 | 第52页 |
3.4.2 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 第52-53页 |
3.4.3 场所精神的体现 | 第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策略 | 第54-80页 |
4.1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的目的 | 第54-55页 |
4.1.1 延续城市传统文化 | 第54页 |
4.1.2 激活城市经济实力 | 第54-55页 |
4.1.3 提升城市知名度 | 第55页 |
4.2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原则 | 第55-58页 |
4.2.1 轻改造原则 | 第55-56页 |
4.2.2 多样性原则 | 第56页 |
4.2.3 以人为本原则 | 第56-57页 |
4.2.4 参与性原则 | 第57-58页 |
4.2.5 特色性原则 | 第58页 |
4.3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 | 第58-78页 |
4.3.1 合理功能业态分布 | 第59-61页 |
4.3.2 丰富空间层次 | 第61-69页 |
4.3.3 整体式建筑风貌 | 第69-73页 |
4.3.4 综合环境景观 | 第73-78页 |
4.3.5 灵活的运营 | 第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海卉花市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研究 | 第80-104页 |
5.1 海卉花市商业街区项目概况 | 第80-81页 |
5.1.1 海卉花市项目背景 | 第80-81页 |
5.1.2 海卉花市更新改造缘由 | 第81页 |
5.2 海卉花市的优势以及发展潜力 | 第81-83页 |
5.2.1 优势 | 第81-82页 |
5.2.2 潜力 | 第82-83页 |
5.3 海卉花市现状分析 | 第83-88页 |
5.3.1 街区业态分布趋同化 | 第83-84页 |
5.3.2“田”字形街区空间布局 | 第84-85页 |
5.3.3 街区风貌个性模糊 | 第85-86页 |
5.3.4 街区环境景观配备不足 | 第86-87页 |
5.3.5 街区后期运营有待提高 | 第87-88页 |
5.4 海卉花市更新改造策略 | 第88-103页 |
5.4.1 突出花市特色,丰富功能多样性 | 第89-90页 |
5.4.2 塑造复合型的街区空间形态 | 第90-99页 |
5.4.3 注重街区建筑风貌塑造,摆脱封闭状态 | 第99-101页 |
5.4.4 创造一体化环境景观系统 | 第101-102页 |
5.4.5 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方式 | 第102-103页 |
5.5 应用研究成果 | 第10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6.1 结论 | 第104页 |
6.2 展望 | 第104-105页 |
6.3 创新点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附录一 关于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调查问卷 | 第110-117页 |
附录二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调查问卷样本人群的基本数据 | 第117-118页 |
附录三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调查问卷题目设置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