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塔河原油常压闪蒸—异戊烷熔剂脱沥青组合工艺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14-1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5-30页
    1.1 国内外石油资源现状第15-17页
        1.1.1 国外石油资源现状第15-16页
        1.1.2 我国石油资源现状第16-17页
    1.2 重质劣质原油的加工工艺第17-19页
        1.2.1 重油脱碳工艺第17-19页
        1.2.2 渣油加氢工艺第19页
    1.3 塔河原油加工现状第19-22页
        1.3.1 与非重质原油掺炼加工第21-22页
        1.3.2 延迟焦化工艺第22页
        1.3.3 常减压蒸馏-加氢裂化工艺第22页
        1.3.4 常减压蒸馏-渣油调合沥青工艺第22页
    1.4 常压闪蒸工艺概述第22-23页
    1.5 溶剂脱沥青工艺的技术进展第23-27页
        1.5.1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第23页
        1.5.2 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第23-25页
        1.5.3 影响溶剂脱沥青工艺的主要因素第25-26页
        1.5.4 溶剂脱沥青过程机理第26-27页
    1.6 脱沥青油加工处理的研究进展第27页
    1.7 脱油沥青加工的研究进展第27-28页
    1.8 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1.8.1 技术路线第28页
        1.8.2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30-40页
    2.1 原料和试剂第30-33页
        2.1.1 塔河原油第30-31页
        2.1.2 实验试剂第31-33页
    2.2 实验装置第33-38页
        2.2.1 实沸点蒸馏试验第33页
        2.2.2 常压闪蒸试验第33页
        2.2.3 挂片失重腐蚀模拟试验第33-34页
        2.2.4 高温高压相变试验第34-35页
        2.2.5 液固色谱法六组分分离试验第35页
        2.2.6 溶剂脱沥青中试试验第35-36页
        2.2.8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第36-37页
        2.2.9 延迟焦化小试试验第37-38页
    2.3 分析方法第38-40页
        2.3.1 基本性质分析第38页
        2.3.2 元素分析第38页
        2.3.3 金属含量测定第38页
        2.3.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38页
        2.3.5 汽油馏分PONA分析第38页
        2.3.6 沥青性质分析第38-40页
第3章 塔河原油常压蒸馏-延迟焦化组合工艺分析诊断第40-56页
    3.1 塔河原油常压蒸馏-延迟焦化组合工艺考察第40-42页
        3.1.1 塔河原油常压蒸馏第40页
        3.1.2 塔河常压蒸馏渣油延迟焦化试验第40-42页
    3.2 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工艺模拟第42-54页
        3.2.1 塔河常压渣油分子库的建立第43-45页
        3.2.2 塔河常压渣油窄馏分切割及分子组成矩阵第45-47页
        3.2.3 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热裂化反应规则第47-49页
        3.2.4 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热裂化反应速率常数第49-50页
        3.2.5 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反应网络第50-51页
        3.2.6 延迟焦化工艺过程计算流程第51-52页
        3.2.7 结构导向集总模型预测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产物分布第52-54页
    3.3 塔河原油现有加工过程存在的问题第54-55页
    3.4 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塔河原油常压闪蒸试验研究第56-64页
    4.1 塔河原油实沸点蒸馏曲线、恩氏蒸馏曲线和平衡汽化曲线第56-59页
        4.1.1 塔河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和模拟蒸馏第56-57页
        4.1.2 塔河原油馏分油的恩氏蒸馏及平衡汽化曲线计算第57-59页
    4.2 不同闪蒸温度下闪蒸轻馏分油收率和性质第59-61页
    4.3 塔河原油腐蚀性研究第61-62页
    4.4 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液固色谱法预测塔河常压闪蒸渣油DAO中杂质含量分布第64-72页
    5.1 液固色谱法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分离第64-65页
    5.2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组成和性质第65-67页
    5.3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分离收率与S、N、残炭及金属含量考察第67-68页
    5.4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六组分平均结构参数第68-71页
    5.5 小结第71-72页
第6章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戊烷体系相平衡研究第72-81页
    6.1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戊烷体系P-T相图第72-74页
    6.2 溶剂种类对相平衡的影响第74-75页
    6.3 溶剂比对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戊烷体系相平衡的影响第75-77页
    6.4 以相平衡特征指导溶剂脱沥青过程第77-79页
    6.5 小结第79-81页
第7章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溶剂脱沥青工艺条件优化第81-88页
    7.1 溶剂组成对脱沥青油收率及性质的影响第81-84页
    7.2 溶剂比对脱沥青油收率与性质的影响第84-85页
    7.3 抽提温度对脱沥青油收率及性质的影响第85-87页
    7.4 小结第87-88页
第8章 基于连续热力学的塔河常压闪蒸渣油异戊烷溶剂脱沥青过程模型研究第88-96页
    8.1 溶剂脱沥青过程的简化第88页
    8.2 溶剂脱沥青过程模型的建立和计算第88-93页
    8.3 连续热力学模型计算产物分子量分布和收率第93-95页
    8.4 小结第95-96页
第9章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脱油沥青利用研究第96-103页
    9.1 塔河常压闪蒸渣油DOA组成分析第96-98页
    9.2 塔河DOA对石油沥青的改性效果第98-100页
    9.3 塔河DOA对沥青混合料改性效果考察第100-102页
    9.4 小结第102-103页
第10章 塔河原油常压闪蒸-溶剂脱沥青组合工艺经济估算第103-108页
    10.1 两种组合工艺总液体收率比较第103-104页
    10.2 两种组合工艺的产品效益估算第104页
    10.3 脱沥青油与工业装置延迟焦化液体产物性质对比第104-105页
    10.4 两种组合工艺装置腐蚀性的比较第105页
    10.5 两种组合工艺投资、能耗比较第105-106页
    10.6 小结第106-108页
第11章 结论第108-110页
创新点第110页
不足之处第110-111页
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1页
攻博期间申请专利情况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液相沉积技术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膜及其可见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定向同晶取代制备Cu/ZnO催化剂前驱体纯物相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