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TX的JESD204B数据接收接口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JESD204标准的发展演化 | 第12-14页 |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总体分析与设计 | 第17-34页 |
| 2.1 设计目标分析 | 第17-19页 |
| 2.2 物理层分析与设计 | 第19-24页 |
| 2.2.1 物理层分析 | 第19-21页 |
| 2.2.2 GTX收发器介绍 | 第21-23页 |
| 2.2.3 GTX收发器实现物理层通道分析 | 第23-24页 |
| 2.3 链路层分析与设计 | 第24-29页 |
| 2.3.1 链路层架构 | 第24-25页 |
| 2.3.2 控制字符实现数据同步方案研究 | 第25-27页 |
| 2.3.3 通道同步分析与设计 | 第27-29页 |
| 2.4 传输层分析与设计 | 第29-32页 |
| 2.4.1 传输层架构 | 第29-30页 |
| 2.4.2 单通道用户数据映射方案分析 | 第30-31页 |
| 2.4.3 多通道用户数据映射方案分析 | 第31页 |
| 2.4.4 用户数据提取方案设计 | 第31-3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 | 第34-49页 |
| 3.1 时序优化设计 | 第34-38页 |
| 3.1.1 时序优化常用方法 | 第34-36页 |
| 3.1.2 流水线设计实现时序优化 | 第36-38页 |
| 3.2 数据同步状态机设计 | 第38-45页 |
| 3.2.1 数据流分析 | 第38-40页 |
| 3.2.2 各类状态机与编码分析比较 | 第40-42页 |
| 3.2.3 不同代码风格状态机分析比较 | 第42页 |
| 3.2.4 数据同步状态机实现 | 第42-45页 |
| 3.3 GTX收发器配置 | 第45-48页 |
| 3.3.1 GTX收发器时钟资源简介 | 第45-46页 |
| 3.3.2 GTX线速率及时钟频率计算 | 第46-47页 |
| 3.3.3 GTX接收器设置 | 第47-4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实现与验证 | 第49-64页 |
| 4.1 验证条件及指标 | 第49-50页 |
| 4.1.1 验证条件 | 第49-50页 |
| 4.1.2 验证指标 | 第50页 |
| 4.2 仿真验证 | 第50-59页 |
| 4.2.1 仿真环境介绍 | 第50-51页 |
| 4.2.2 仿真验证平台的搭建 | 第51-52页 |
| 4.2.3 逻辑功能仿真及分析 | 第52-56页 |
| 4.2.4 时序性能验证及分析 | 第56页 |
| 4.2.5 资源消耗情况说明 | 第56-59页 |
| 4.3 板级实测 | 第59-63页 |
| 4.3.1 实测环境 | 第59-61页 |
| 4.3.2 测试步骤 | 第61-62页 |
| 4.3.3 测试结果 | 第62-6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