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二维纺锤形生色团分子结构的优化及非线性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0页
    1.1 非线性光学及有机电光材料简介第13-15页
    1.2 生色团分子及其微观超极化率优化第15-19页
        1.2.1 电子供体,共轭桥,电子受体第15-17页
        1.2.2 生色团分子与微观超极化率优化第17-19页
    1.3 极化效率与宏观电光活性优化第19-26页
        1.3.1 电场极化及电晕极化方法简介第20-21页
        1.3.2 极化效率优化第21-26页
    1.4 主要参数及测试方法第26-28页
        1.4.1 一阶超极化率(β)的测试第26-27页
        1.4.2 序参数()的测试第27页
        1.4.3 电光系数(r_(33))的测试第27-28页
    1.5 材料的应用第28-30页
        1.5.1 Mach-Zehnder型电光调制器第28-29页
        1.5.2 太赫兹光谱和基于微环谐振器(ring microresonators)的电光传感第29-30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40页
第二章 烷基修饰的二维纺锤形生色团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40-57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实验部分第41-45页
        2.2.1 实验药品第41页
        2.2.2 实验仪器第41-42页
        2.2.3 生色团分子的合成第42-45页
        2.2.4 主客体掺杂非线性光学薄膜的制备第4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5-54页
        2.3.1 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第45-48页
        2.3.2 TGA和DSC测试第48-49页
        2.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第49-50页
        2.3.4 结构模拟第50-51页
        2.3.5 电光活性和取向效率测试第51-54页
    2.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第三章 侧基不对称纺锤形生色团分子的合成与表征第57-75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4页
        3.2.1 实验药品第58-59页
        3.2.2 实验仪器第59页
        3.2.3 生色团分子的合成第59-6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4-72页
        3.3.1 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第64-67页
        3.3.2 生色团分子结构与一阶超极化率关系第67-70页
        3.3.3 理论计算第70-71页
        3.3.4 TGA和DSC测试第71-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作者简历第75-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硼锆化合物的制备与物性表征
下一篇: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信息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