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38页 |
1.1 诺如病毒(Noroviruses)简介 | 第10-19页 |
1.1.1 诺如病毒的发现及分类 | 第10-12页 |
1.1.2 诺如病毒的培养 | 第12-15页 |
1.1.3 诺如病毒临床表现、治疗及流行病学研究 | 第15-19页 |
1.2 诺如病毒的宿主识别受体 | 第19-26页 |
1.2.1 宿主基因型与诺如病毒感染相关联的假说 | 第19-20页 |
1.2.2 人类组织血型抗原的多样性 | 第20-23页 |
1.2.3 诺如病毒识别组织血型抗原的多样性 | 第23-25页 |
1.2.4 诺如病毒的其他识别受体 | 第25-26页 |
1.3 诺如病毒衣壳蛋白P结构域与受体结合机制的研究 | 第26-35页 |
1.3.1 衣壳蛋白P结构域识别组织血型抗原 | 第26-27页 |
1.3.2 P结构域蛋白与人类组织血型抗原相结合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 第27-32页 |
1.3.3 人类组织抗原与诺如病毒的进化 | 第32-33页 |
1.3.4 诺如病毒--组织血型抗原相互作用模型 | 第33-35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35-38页 |
第二章 诺如病毒OIF P蛋白的重组表达、纯化及结晶 | 第38-50页 |
2.1 OIF P蛋白的分子克隆 | 第38-41页 |
2.2 OIF P蛋白的表达 | 第41-42页 |
2.2.1 用pGEX-6P-1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OIF P蛋白 | 第41页 |
2.2.2 OIF P蛋白的小量试表达 | 第41-42页 |
2.2.3 OIF P蛋白的大量表达 | 第42页 |
2.3 OIF P蛋白的纯化 | 第42-45页 |
2.3.1 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 | 第42-43页 |
2.3.2 离子交换层析 | 第43页 |
2.3.3 OIF P蛋白纯化步骤 | 第43-45页 |
2.4 OIF P蛋白及其复合物的晶体生长、数据收集 | 第45-50页 |
2.4.1 蛋白质结晶的原理 | 第45-47页 |
2.4.2 晶体生长条件的初筛及优化 | 第47页 |
2.4.3 OIF P蛋白及其复合物的晶体生长及优化 | 第47-50页 |
第三章 OIF P蛋白晶体衍射数据收集、处理、结构解析及功能实验 | 第50-62页 |
3.1 OIF P蛋白及其复合物的晶体衍射数据的收集 | 第50-51页 |
3.2 OIF P蛋白母体及复合物晶体衍射数的处理 | 第51-53页 |
3.3 结构解析及修正 | 第53-59页 |
3.3.1 晶体不对称单位分子数和溶剂含量的计算 | 第53页 |
3.3.2 分子置换法解析P蛋白(含甘油)结构 | 第53-55页 |
3.3.3 P蛋白(含甘油)结构的修正 | 第55-56页 |
3.3.4 OIF P蛋白母体及其与Lewis A三糖的复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56-59页 |
3.4 OIF P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和表达、纯化及与寡糖的结合及甘油阻碍其与寡糖结合的实验 | 第59-62页 |
第四章 OIF P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62-78页 |
4.1 OIF P蛋白结构分析 | 第62-66页 |
4.1.1 P蛋白单体结构的分析 | 第62-65页 |
4.1.2 P蛋白二聚体结构分析 | 第65-66页 |
4.1.3 OIF P蛋白与LewisA三糖、Glycerol分子的两种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 | 第66页 |
4.2 OIF P蛋白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66-78页 |
4.2.1 OIF P蛋白二体顶端表面结构 | 第66-69页 |
4.2.2 HBGA结合口袋 | 第69-72页 |
4.2.3 β-半乳糖(β-Gal)结合位点 | 第72页 |
4.2.4 Le-岩藻糖(Le-Fuc)结合位点 | 第72页 |
4.2.5 结合口袋的突变结合实验 | 第72-73页 |
4.2.6 甘油与OIF P蛋白的组织血型抗原结合口袋的作用 | 第73-75页 |
4.2.8 GⅡ.13/GII.21进化分枝的HBGA结合口袋的保守性 | 第75-78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78-84页 |
第六章 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工作 | 第84-106页 |
6.0 G蛋白偶联受体的背景 | 第84-87页 |
6.0.1 G蛋白偶联受体的背景 | 第84-87页 |
6.1 G蛋白偶联受体的表达初筛 | 第87-92页 |
6.2 NK3受体的相关工作 | 第92-101页 |
6.2.1 NK3受体的背景 | 第92-93页 |
6.2.2 NK3受体的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93-101页 |
6.2.3 NK3受体下一步工作 | 第101页 |
6.3 补充 | 第101-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0页 |
附录A 主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120-122页 |
附录B 文中主要英文缩略词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
作者简历 | 第126页 |
已发表学术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