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城市地价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城市地价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1.4.1 地租地价理论 | 第18-19页 |
1.4.2 区位理论 | 第19-20页 |
1.4.3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理论 | 第20页 |
1.4.4 系统理论 | 第20页 |
1.4.5 城市地价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理论 | 第20-2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1 熵权TOPSIS法 | 第22-23页 |
2.1.1 基本思想 | 第22页 |
2.1.2 测算过程 | 第22-23页 |
2.2 偏离度方法 | 第23-24页 |
2.3 耦合协调性模型 | 第24-25页 |
2.3.1 模型原理 | 第24页 |
2.3.2 应用过程 | 第24-25页 |
2.4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25页 |
2.5 GWR模型 | 第25-28页 |
2.5.1 模型基本原理 | 第26页 |
2.5.2 空间权重函数的确定 | 第26-27页 |
2.5.3 带宽的选择与优化 | 第27-28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8-29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8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28-29页 |
3.1.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9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4 京津冀地区城市地价分析 | 第30-36页 |
4.1 城市地价水平分析 | 第30-31页 |
4.1.1 城市地价空间分布 | 第30页 |
4.1.2 城市地价分布特征 | 第30-31页 |
4.2 地价指数测算及分析 | 第31-34页 |
4.2.1 地价指数测算 | 第31-33页 |
4.2.2 地价指数分析 | 第33-34页 |
4.3 地价合理性分析 | 第34-36页 |
5 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 | 第36-43页 |
5.1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指数测算 | 第36-37页 |
5.1.1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指标选取 | 第36页 |
5.1.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指数测算 | 第36-37页 |
5.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 | 第37-43页 |
5.2.1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层次划分 | 第37-38页 |
5.2.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标准》比较 | 第38-41页 |
5.2.3 未来发展方向 | 第41-43页 |
6 城市地价与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性评价 | 第43-56页 |
6.1 耦合协调性分析 | 第43-45页 |
6.1.1 耦合协调性测算与类型划分 | 第43-44页 |
6.1.2 耦合协调性特征差异 | 第44-45页 |
6.2 耦合协调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6页 |
6.2.1 影响因素选取与分析 | 第45-46页 |
6.2.2 单一因素对耦合协调性影响差异 | 第46-51页 |
6.2.3 不同地区耦合协调性影响因素差异 | 第51-56页 |
7 结论与不足 | 第56-58页 |
7.1 结论 | 第56-57页 |
7.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57-58页 |
7.2.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57页 |
7.2.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