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资本结构调整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1.1 宏观经济环境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15页 |
2.1.2 法律环境层面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15-16页 |
2.1.3 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16页 |
2.1.4 企业经营特征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 高管股权激励与资本结构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3 高管股权激励对资本结构调整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3.1 高管股权激励促进资本结构调整 | 第18-19页 |
2.3.2 高管股权激励阻碍资本结构调整 | 第19页 |
2.4 大股东控制权对高管股权激励效果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4.1 大股东控制权增强高管股权激励效果 | 第19-20页 |
2.4.2 大股东控制权减弱高管股权激励效果 | 第20-21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3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3.1.1 企业资本结构及目标资本结构 | 第22页 |
3.1.2 资本结构调整及资本结构调整速度 | 第22-23页 |
3.1.3 高级管理层及高管股权激励 | 第23页 |
3.1.4 大股东控制权 | 第23页 |
3.1.5 调节效应 | 第23-24页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3.2.2 激励理论 | 第24-25页 |
3.2.3 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 | 第25页 |
3.2.4 “隧道效应”假说 | 第25-26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6-33页 |
4.1 假设提出 | 第26-27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27-33页 |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7页 |
4.2.2 变量设计 | 第27-30页 |
4.2.3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5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5.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6-44页 |
5.3.1 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基准模型 | 第36-37页 |
5.3.2 高管股权激励对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37-39页 |
5.3.3 大股东控制权的调节效应 | 第39-40页 |
5.3.4 产权性质的影响 | 第40-42页 |
5.3.5 稳健性检验 | 第42-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6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46-48页 |
6.2.1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 第47页 |
6.2.2 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 第47-48页 |
6.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