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纹豆象的胚胎和卵巢发育特点与防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 四纹豆象国内外发生情况 | 第9页 |
1.2 四纹豆象的寄主及危害 | 第9-10页 |
1.3 四纹豆象的生物学习性 | 第10-11页 |
1.4 四纹豆象的防治方法 | 第11-14页 |
1.4.1 加强检疫 | 第11-12页 |
1.4.2 物理防治 | 第12页 |
1.4.3 生物防治 | 第12-13页 |
1.4.4 化学防治 | 第13页 |
1.4.5 植物杀虫剂 | 第13-14页 |
1.5 昆虫的胚胎发育 | 第14-16页 |
1.5.1 昆虫胚胎发育的意义和内容 | 第14页 |
1.5.2 卵裂、胚盘、胚带、胚层和胚膜的形成 | 第14-15页 |
1.5.3 胚体分节和附肢形成 | 第15-16页 |
1.5.4 器官系统的形成 | 第16页 |
1.6 昆虫的卵巢发育 | 第16-19页 |
1.6.1 卵巢发育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6-17页 |
1.6.2 卵巢发育的影响因子 | 第17-19页 |
1.7 四纹豆象的形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四纹豆象胚胎发育研究 | 第22-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2.1.1 供试虫源 | 第22页 |
2.1.2 四纹豆象卵的获得 | 第22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2.2.1 产卵和卵的形态 | 第22页 |
2.2.2 卵裂期 | 第22-23页 |
2.2.3 胚盘、胚带形成期 | 第23页 |
2.2.4 胚层、胚膜形成期 | 第23页 |
2.2.5 胚体分节和附肢形成期 | 第23页 |
2.2.6 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阶段 | 第23-24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24-29页 |
第三章 四纹豆象的卵巢发育研究 | 第29-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3.1.1 供试虫源 | 第29页 |
3.1.2 供试食料 | 第29页 |
3.1.3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3.2.1 卵巢的形态结构 | 第29-30页 |
3.2.2 四纹豆象卵巢发育的形态变化 | 第30-31页 |
3.2.3 四纹豆象卵巢发育分级特征 | 第31-32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四纹豆象的防治方法研究 | 第35-4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4.1.1 供试虫源 | 第35页 |
4.1.2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4.1.3 供试药剂 | 第35页 |
4.1.4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4.1.5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3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4.2.1 微波加热杀灭四纹豆象的效果 | 第36-37页 |
4.2.2 冷热处理四纹豆象的防治效果 | 第37-39页 |
4.2.3 4种农药处理四纹豆象的效果 | 第39-41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