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习近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协商民主思想 | 第17-21页 |
一、关于无产阶级民主实质的论述 | 第17-18页 |
二、关于党内民主的论述 | 第18-19页 |
三、关于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论述 | 第19-21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民主思想 | 第21-23页 |
一、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 | 第21-22页 |
二、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 | 第23-28页 |
一、党内协商民主思想 | 第24-25页 |
二、党际协商民主思想 | 第25-26页 |
三、党群协商民主思想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习近平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8-47页 |
第一节 协商民主思想的基本原则 | 第28-33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第28-29页 |
二、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 第29-31页 |
三、坚持广泛参与、多元多层 | 第31-32页 |
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发展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目标 | 第33-36页 |
一、促进协商民主广泛性多层制度化发展 | 第33-35页 |
二、寻求最大公约数——“最大共同利益”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协商民主的性质与地位 | 第36-39页 |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第36-38页 |
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 第38页 |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协商民主的渠道 | 第39-47页 |
一、政党的协商民主 | 第40-41页 |
二、人大的协商民主 | 第41-42页 |
三、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 | 第42页 |
四、政府的协商民主 | 第42-43页 |
五、基层协商 | 第43-45页 |
六、社会组织的协商民主 | 第45-47页 |
第三章 习近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现实价值 | 第47-55页 |
第一节 理论价值 | 第47-49页 |
一、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 | 第47页 |
二、是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7-48页 |
三、是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实践价值 | 第49-55页 |
一、有利于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 第49-50页 |
二、有利于巩固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第50-51页 |
三、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 第51-52页 |
四、有利于集思广益、寻求最大公约数 | 第52-53页 |
五、有利于“四个全面”战略部署顺利实行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