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错列间断微通道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对微通道散热器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微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研究第12-14页
        1.2.2 微通道结构设计及强化传热第14-16页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微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第18-26页
    2.1 微尺度划分及流体在微尺度下流动的特殊效应第18-19页
        2.1.1 微尺度划分第18页
        2.1.2 微尺度下流体流动的特殊效应第18-19页
    2.2 对流强化传热原理第19-25页
        2.2.1 粘性流第19-21页
        2.2.2 平板上的层流边界层第21-23页
        2.2.3 热边界层第23-24页
        2.2.4 相似特征数第24页
        2.2.5 对流换热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定常流下平行微通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第26-44页
    3.1 微通道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评价第26-29页
        3.1.1 微通道的热阻第26-27页
        3.1.2 对流换热系数、努塞尔数Nu第27页
        3.1.3 雷诺数Re第27-28页
        3.1.4 沿程阻力的摩擦系数和传热因子第28-29页
        3.1.5 微通道强化散热的传热因子和评价因子第29页
    3.2 不同高宽比和孔隙率的微通道散热器的仿真结果分析第29-33页
        3.2.1 不同高宽比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30-31页
        3.2.2 不同孔隙率的微通道散热器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31-33页
    3.3 平行四边形微通道的换热性能分析第33-36页
        3.3.1 通道的物理模型和几何尺寸第34页
        3.3.2 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4 两层平行微通道散热器进口布置对传热与流动的影响第36-39页
    3.5 两层夹角为 85°的平行四边形微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第39-43页
        3.5.1 数值模型第39-40页
        3.5.2 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错列间断微通道传热特性研究第44-66页
    4.1 脉动流场下矩形微通道散热器的传热特性分析第44-49页
        4.1.1 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第44-46页
        4.1.2 定常流情况下速度对散热的影响第46页
        4.1.3 单相脉动流模型及参数定义第46-49页
    4.2 错列式翅片型微通道散热器第49-53页
        4.2.1 段数对错列式微通道散热器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49-52页
        4.2.2 错开位置对错开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影响第52-53页
    4.3 间断式翅片型微通道散热器第53-56页
    4.4 错列间断微通道散热器第56-60页
    4.5 两层错列间断微通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研究第60-65页
        4.5.1 数值模型及边界条件第60-61页
        4.5.2 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微通道系统仿真设计软件的开发第66-76页
    5.1 数据库的设计第66-67页
        5.1.1 ODBC访问数据库第66-67页
    5.2 微通道系统仿真设计软件第67-73页
        5.2.1 微通道系统仿真设计软件第68-71页
        5.2.2 板翅式散热器仿真设计软件第71-73页
    5.3 打包项目第73-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总结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于煤粉锅炉柔和燃烧技术试验研究
下一篇: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