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主要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本化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19-30页 |
2.1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 第19-27页 |
2.1.1 企业文化的含义 | 第19-21页 |
2.1.2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 第21-27页 |
2.2 人本化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27-29页 |
2.2.1 人是企业的主体 | 第27-28页 |
2.2.2 企业文化的实质——“以人为本” | 第28-29页 |
2.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人本化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实施的必要性 | 第30-34页 |
3.1 人本化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 第30-31页 |
3.1.1 人是生产要素中的决定因素 | 第30-31页 |
3.1.2 人力资本优势已占据主要地位 | 第31页 |
3.1.3 人本化思想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 第31页 |
3.2 人本化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第31-33页 |
3.2.1 人本化管理思想促进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 第32页 |
3.2.2 人本化思想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 第32页 |
3.2.3 人本化思想为企业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 第32-33页 |
3.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0页 |
4.1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本化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4.1.1 注重物质要素的发展,轻视了人力要素的发展 | 第34页 |
4.1.2 忽略员工参与,使文化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产生“两层皮”情况 | 第34-35页 |
4.1.3 过度依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难以创新 | 第35-37页 |
4.1.4 缺乏对顾客的尊重,忽略了产品质量 | 第37页 |
4.2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本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4.2.1 人本化思想的“无用论”削弱了人本化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地位 | 第37-38页 |
4.2.2 人本化思想的环境发生变化,使得企业忽视了员工主体地位 | 第38页 |
4.2.3 不同利益主体冲突加剧,弱化了人本化的企业文化建设精神 | 第38-39页 |
4.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企业文化建设中实现人本化思想的路径探索 | 第40-53页 |
5.1 企业文化建设中实现人本化思想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指导 | 第40-42页 |
5.1.1 企业文化建设要落实马克思主义人本观 | 第40-41页 |
5.1.2 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第41-42页 |
5.2 树立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本化思想的价值基础 | 第42-45页 |
5.2.1 关注企业员工价值,重塑其文化建设主体地位 | 第42-43页 |
5.2.2 建立企业与员工共享的价值体系 | 第43-44页 |
5.2.3 正确处理好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集体利益的关系 | 第44-45页 |
5.3 实现人本化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 第45-47页 |
5.3.1 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人本化“软管理” | 第45-47页 |
5.3.2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协调好人际关系 | 第47页 |
5.4 博采古今中外人本化思想资源之长 | 第47-49页 |
5.4.1 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重视本土特色文化资源 | 第47-48页 |
5.4.2 注重企业文化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 第48-49页 |
5.5 重视产品质量,真正对顾客做到“以人为本” | 第49-51页 |
5.6 整合利益多元取向,打造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 | 第51页 |
5.7 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1、结论 | 第53页 |
2、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