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钉尺寸与表面缺陷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24页 |
2.1 需求分析 | 第16页 |
2.2 整体设计方案概述 | 第16-17页 |
2.3 筛选系统详细介绍 | 第17-20页 |
2.3.1 机械系统 | 第18-19页 |
2.3.2 控制系统 | 第19页 |
2.3.3 检测系统 | 第19-20页 |
2.4 表面缺陷检测 | 第20-23页 |
2.4.1 表面缺陷分类 | 第20页 |
2.4.2 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 第20-23页 |
2.5 几何尺寸测量 | 第23页 |
2.5.1 几何尺寸检测目标 | 第23页 |
2.5.2 几何尺寸检测流程 | 第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采集系统设计 | 第24-43页 |
3.1 相机的种类及选型 | 第24-31页 |
3.1.1 传感器类型 | 第24-25页 |
3.1.2 相机的选型 | 第25-26页 |
3.1.3 远心镜头 | 第26-29页 |
3.1.4 镜头的选型 | 第29-30页 |
3.1.5 相机镜头论证分析 | 第30-31页 |
3.2 采集系统中的光源概述 | 第31-35页 |
3.2.1 光源的特性参数 | 第31-32页 |
3.2.2 通过互补色增加对比度 | 第32-33页 |
3.2.3 常见光源 | 第33-34页 |
3.2.4 光源选型论证分析 | 第34-35页 |
3.3 光源的照射方式 | 第35-42页 |
3.3.1 光源常见的照射方式 | 第35-38页 |
3.3.2 打光方式论证分析 | 第38-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检测算法设计 | 第43-63页 |
4.1 图像ROI区域的获取 | 第43-47页 |
4.1.1 ROI简介 | 第43-44页 |
4.1.2 获取ROI的方法 | 第44-45页 |
4.1.3 图像剪切结果 | 第45-47页 |
4.2 闽值选取模块设计 | 第47-52页 |
4.2.1 常用的阈值选取方法 | 第47-48页 |
4.2.2 本系统采用的阈值分割方法 | 第48-51页 |
4.2.3 阈值分割结果 | 第51-52页 |
4.3 缺陷识别模块设计 | 第52-58页 |
4.3.1 轮廓提取 | 第53-54页 |
4.3.2 几何特征提取 | 第54-56页 |
4.3.3 特征参数归一化处理 | 第56页 |
4.3.4 缺陷识别 | 第56-57页 |
4.3.5 缺陷提取结果 | 第57-58页 |
4.4 几何尺寸检测 | 第58-62页 |
4.4.1 检测方法 | 第58-59页 |
4.4.2 霍夫变换 | 第59-61页 |
4.4.3 实验论证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63-74页 |
5.1 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5.1.1 系统目标 | 第63页 |
5.1.2 系统功能结构图 | 第63-64页 |
5.1.3 业务流程图 | 第64页 |
5.1.4 程序运行环境 | 第64页 |
5.2 界面设计 | 第64-67页 |
5.2.1 登陆界面 | 第64-65页 |
5.2.2 主界面 | 第65页 |
5.2.3 设置界面 | 第65-66页 |
5.2.4 运行状态设置 | 第66-67页 |
5.3 相机接口设计 | 第67-69页 |
5.3.1 相机工作流程 | 第67页 |
5.3.2 相机接口类设计 | 第67-69页 |
5.4 数据库设计 | 第69-73页 |
5.4.1 数据库接口设计 | 第69-70页 |
5.4.2 数据表设计 | 第70-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