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8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超级电容器概述 | 第10-15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 第11页 |
1.2.3 超级电容器的优点 | 第11-13页 |
1.2.4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组成 | 第13-14页 |
1.2.5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应用 | 第14-15页 |
1.3 超级电容器的类别 | 第15-18页 |
1.3.1 双电层电容器 | 第15-16页 |
1.3.2 法拉第赝电容器 | 第16-17页 |
1.3.3 混合型电容器 | 第17页 |
1.3.4 电池型储能器件 | 第17-18页 |
1.4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第18-20页 |
1.4.1 碳基材料 | 第19页 |
1.4.2 无机材料 | 第19-20页 |
1.4.3 导电聚合物材料 | 第20页 |
1.5 二维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7页 |
1.5.1 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5.2 二维材料的剥离方法 | 第21-24页 |
1.5.3 二维材料的应用 | 第24-25页 |
1.5.4 纳米金属磷酸盐电极材料的性质 | 第25-27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28页 |
1.6.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1.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2 NH_4Co_(0.4)Ni_(0.6)PO_4·H_2O纳米片的制备 | 第28-41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8-30页 |
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30页 |
2.3.1 NH_4Co_(0.4)Ni_(0.6)PO_4·H_2O纳米片的制备 | 第30页 |
2.4 NH_4Co_(0.4)Ni_(0.6)PO_4·H_2O纳米片的表征 | 第30-40页 |
2.4.1 剥离溶剂的选取 | 第31-32页 |
2.4.2 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剥离机理分析 | 第32-33页 |
2.4.3 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XRD晶型分析 | 第33-35页 |
2.4.4 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钴镍比分析 | 第35页 |
2.4.5 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XPS分析 | 第35-37页 |
2.4.6 剥离前后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2.4.7 剥离前后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微观形貌及比表面积分析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剥离前后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储能性能的研究 | 第41-49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电极片的制备 | 第41-4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3.1 剥离前后NH_4Co_(0.4)Ni_(0.6)PO_4·H_2O的三电极性能测试 | 第42-46页 |
3.3.2 非对称储能器件(NH_4Co_(0.4)Ni_(0.6)PO_4·H_2O//AC)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4.1 结论 | 第49-50页 |
4.2 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附录 | 第60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0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