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基于高维稀疏矩阵隐特征分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1.1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预测的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2 矩阵的隐特征分析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1-13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4页
2 基本方法第14-20页
    2.1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第14页
    2.2 奇异值分解第14-16页
    2.3 隐特征模型第16-20页
3 非负隐特征的正则化抽取第20-32页
    3.1 非负隐特征模型第21-22页
    3.2 抽取非负隐特征的正则化方法第22-25页
        3.2.1 频率加权正则化方案第22-23页
        3.2.2 带频率加权正则化的NLF模型第23-25页
    3.3 实验结果第25-30页
        3.3.1 实验设置第25-26页
        3.3.2 参数灵敏度测试第26-29页
        3.3.3 对比测试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4 对称非负隐特征模型第32-64页
    4.1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预测模型第33-34页
    4.2 对称非负矩阵因式分解模型第34页
    4.3 对称非负隐特征模型相关理论与扩展第34-39页
        4.3.1 对称非负隐特征模型第35-36页
        4.3.2 对称与非对称隐特征模型的关系第36-38页
        4.3.3 偏差对称隐特征模型第38-39页
    4.4 相关算法设计与分析第39-43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3-61页
        4.5.1 实验设置第43-45页
        4.5.2 对比实验结果第45-55页
        4.5.3 蛋白质预测实验结果第55-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4页
5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应用展示图形化设计第64-70页
    5.1 需求分析第64-65页
        5.1.1 功能需求第64页
        5.1.2 性能需求第64-65页
        5.1.3 数据需求第65页
    5.2 系统设计第65-69页
        5.2.1 架构模式第65-66页
        5.2.2 模块设计第66-69页
    5.3 实现第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主要内容总结第70-71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I第80-82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0-82页
附录II第82-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RIM25调控SIRT7蛋白稳定性机制及其功能研究
下一篇:微柱阵列型拓扑基底对SH-SY5Y细胞VGCC功能响应性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