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土地盐碱化现状 | 第11页 |
1.1.2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改良土壤现状 | 第11-12页 |
1.2 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臭气逸散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污泥浓缩与脱水过程的气体成分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污泥干化(堆肥)过程气体析出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恶臭物质及其污染特点 | 第15-21页 |
1.3.1 臭味气体造成的环境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1.3.2 臭味气体的危害 | 第16-17页 |
1.3.3 臭味气体的测定方法 | 第17-21页 |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4.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26页 |
2.1.1 试验污泥 | 第24-25页 |
2.1.2 试验土壤 | 第25-26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6-33页 |
2.2.1 污泥和土壤的基本性质分析 | 第26页 |
2.2.2 污泥-土壤不同混配比对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 第26页 |
2.2.3 泥/土混合物挥发臭味气体定性分析 | 第26页 |
2.2.4 探究泥/土混合物挥发氨和硫化氢的释放规律 | 第26-27页 |
2.2.5 臭气浓度的测定 | 第27页 |
2.2.6 EIAProA 大气模型模拟臭气扩散规律 | 第27-33页 |
2.3 试验方法与仪器 | 第33-36页 |
2.3.1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2.3.2 试验所需仪器 | 第33-35页 |
2.3.3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第3章 污泥改良盐碱土最佳混配比确定 | 第36-45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污泥-盐碱土混配比的试验研究 | 第36-43页 |
3.2.1 污泥与盐碱土混配比例对盐碱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污泥的投加对土壤肥效和有机质的影响 | 第38-41页 |
3.2.3 污泥改良盐碱土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4 种子发芽试验 | 第42-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污泥改良盐碱土壤臭味影响分析 | 第45-54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逸散气体组成的定性分析 | 第45-46页 |
4.3 氨与硫化氢释放规律的研究 | 第46-50页 |
4.3.1 室温情况下挥发气体中氨气的浓度变化规律 | 第46-47页 |
4.3.2 室温情况下挥发气体中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变化规律 | 第47-49页 |
4.3.3 低温情况下挥发气体中氨气与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变化规律 | 第49-50页 |
4.4 逸出气体臭气指数的测定 | 第50-52页 |
4.5 氨气和硫化氢逸散对接触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1 氨对接触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52页 |
4.5.2 硫化氢对接触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52-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AERMOD 模拟污泥改良盐碱土壤臭气扩散 | 第54-76页 |
5.1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简介 | 第54页 |
5.2 AERMOD 模拟恶臭气体扩散 | 第54-72页 |
5.2.1 污染源排放清单 | 第54-56页 |
5.2.2 气象数据 | 第56-58页 |
5.2.3 AERMOD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第58-70页 |
5.2.4 评价范围的污染趋势 | 第70-72页 |
5.3 气象条件臭味气体扩散的影响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