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棒主成分分析的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鲁棒主成分分析 | 第18-24页 |
2.1 数学基础 | 第18-19页 |
2.1.1 矩阵的秩 | 第18页 |
2.1.2 矩阵的范数 | 第18-19页 |
2.2 鲁棒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2.3 其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 | 第20-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融合了先验秩和凹函数的DECOLOR算法 | 第24-37页 |
3.1 马尔可夫随机场 | 第24-25页 |
3.2 DECOLOR算法 | 第25-28页 |
3.3 算法的改进 | 第28-31页 |
3.3.1 凹函数 | 第28-29页 |
3.3.2 局部核范数 | 第29页 |
3.3.3 DECOLOR算法的改进 | 第29-31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3.4.1 评价标准 | 第31-32页 |
3.4.2 对比实验分析 | 第32-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RPCA的IC焊点检测方法 | 第37-53页 |
4.1 IC焊点检测 | 第37-38页 |
4.2 图像的采集 | 第38-39页 |
4.3 基于RPCA的IC焊点检测方法 | 第39-45页 |
4.3.1 基本框架 | 第39-40页 |
4.3.2 低秩部分的获取 | 第40页 |
4.3.3 外观模型 | 第40-42页 |
4.3.4 缺陷度 | 第42页 |
4.3.5 结合了位置先验信息的缺陷度 | 第42-44页 |
4.3.6 判决策略 | 第44-45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4.4.1 实验一 | 第45-50页 |
4.4.2 实验二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