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乳化液泵站远程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本课题具有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设备状态监测诊断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1.3.2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状态监测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14-27页 |
2.1 数据采集理论 | 第14页 |
2.2 设备状态监测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3 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 | 第16-18页 |
2.3.1 软件体系结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2.3.2 软件体系结构的描述 | 第17-18页 |
2.4 软件设计模式 | 第18-22页 |
2.4.1 设计模式的概念 | 第18-19页 |
2.4.2 设计模式的基本原则 | 第19页 |
2.4.3 常用设计模式介绍 | 第19-22页 |
2.5 乳化液泵数据采集系统 | 第22-26页 |
2.5.1 乳化液泵主要状态参数的选择 | 第22-23页 |
2.5.2 乳化液泵状态的连续数据采集 | 第23-24页 |
2.5.3 数据采集硬件的概述 | 第24-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远程监测系统软件架构研究 | 第27-46页 |
3.1 远程状态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27-33页 |
3.1.1 远程状态监测系统问题域描述 | 第27-28页 |
3.1.2 远程监测系统用例分析 | 第28-33页 |
3.2 远程监测系统领域建模 | 第33-37页 |
3.2.1 领域模型的概述 | 第33-34页 |
3.2.2 数据采集包模型 | 第34-35页 |
3.2.3 核心包模型 | 第35页 |
3.2.4 数据分析包模型 | 第35-36页 |
3.2.5 远程在线监测包模型 | 第36页 |
3.2.6 领域模型的全貌 | 第36-37页 |
3.3 远程监测系统软件架构的研究 | 第37-45页 |
3.3.1 远程监测系统概念性架构 | 第37-40页 |
3.3.2 远程监测系统实际架构 | 第40-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乳化液泵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46-59页 |
4.1 乳化液泵数据采集的总体设计 | 第46页 |
4.2 硬件与软件选型 | 第46-49页 |
4.2.1 数据采集的硬件平台 | 第46-47页 |
4.2.2 软件开发平台的选型 | 第47-49页 |
4.3 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49-54页 |
4.3.1 多通道循环采集数据 | 第49-50页 |
4.3.2 实时数据存储与刷新 | 第50-51页 |
4.3.3 DataSocket技术 | 第51-52页 |
4.3.4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同步采集 | 第52-54页 |
4.4 LabVIEW中的程序设计模式 | 第54-57页 |
4.4.1 用户界面事件模式 | 第54页 |
4.4.2 状态机模式 | 第54-55页 |
4.4.3 消息队列模式 | 第55页 |
4.4.4 主从模式 | 第55-56页 |
4.4.5 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 第56-57页 |
4.5 系统数据采集的设计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78页 |
5.1 乳化液泵远程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第59页 |
5.2 远程在线监测关键算法的研究 | 第59-63页 |
5.2.1 预测设备维修时间算法 | 第59-60页 |
5.2.2 设备报警数据黑匣子算法 | 第60-62页 |
5.2.3 设备趋势报警算法 | 第62-63页 |
5.3 远程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63-65页 |
5.3.1 Web Server技术 | 第63-64页 |
5.3.2 系统访问的安全性 | 第64-65页 |
5.4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65-70页 |
5.4.1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65-67页 |
5.4.2 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关键功能的设计 | 第67-70页 |
5.5 远程监测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第70-77页 |
5.5.1 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 | 第70-71页 |
5.5.2 系统管理 | 第71-72页 |
5.5.3 设备管理 | 第72-73页 |
5.5.4 远程在线监测 | 第73-76页 |
5.5.5 曲线报表 | 第76-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8-7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介绍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